时间: 2025-05-07 16: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8:20
原文展示: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柳公权 〔唐代〕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白话文翻译:
去年虽然没有战争,但今年仍然未能回家。 如何报答皇上的恩情,春天里得到了春衣。 夹着的丝绵并非真正的丝绵,分发的衣服是假衣。 从今以后,勇敢的战士们,不再害怕在边疆戍守。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尤以楷书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此诗是应制之作,即应皇帝之命而作,表达对边军士兵的关怀和鼓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边疆常有战事,士兵常年戍守边疆,生活艰苦。诗中提到的“春衣”是皇帝对边军士兵的赏赐,体现了皇恩浩荡,同时也表达了士兵们对皇恩的感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情况,突出了边军士兵的坚守与不易。诗中“皇恩何以报”一句,既表达了士兵们对皇恩的感激,也体现了他们的忠诚与责任感。后两句“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则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边军生活的艰苦,但即便如此,士兵们依然坚定不移,不惧边疆的艰苦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边军士兵的英勇与忠诚,以及他们对皇恩的深切感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边军士兵的坚守与忠诚,以及他们对皇恩的感激。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边军士兵的英勇与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衣”是指什么? A. 真正的丝绵衣服 B. 皇帝赏赐的衣服 C. 假衣 答案:B
诗中的“貔武士”指的是什么? A. 勇猛的战士 B. 文弱的书生 C. 边疆的居民 答案:A
诗中“挟纩非真纩”的意思是什么? A. 夹着的丝绵是真正的丝绵 B. 夹着的丝绵并非真正的丝绵 C. 夹着的丝绵是假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