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7:00
登高峰兮俯幽谷,心悴悴兮念群木。
见樗栲兮相阴覆,怜梫榕兮不丰茂;见榛梗之森梢,闵枞橎兮合蠹。
槢桡桡兮未坚,椲桹桹兮可屈。
櫁du樽兮不香,拔丰茸兮已实。
岂元化之不均兮,非雨露之偏殊。
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不如瘱吾心以冥想,终念此兮不怡。
儓予莫识天地之意兮,愿截恶木之根,倾枭獍之古巢,取□童以为薪。
割大木使飞焰,徯枯腐之烧焚。
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岂耻夫善恶之相纷。
且欲畚三河之膏壤,裨济水之清涟。
将封灌乎善木, 令橚橚以梴梴.尚畏乎众善之未茂兮,为众恶之所挑凌。
思聚义以为曹,令敷扶以相胜。
取方所以柯如兮,吾将出于南荒。
求寿藤与蟠木,吾将出于东方。
祈有德而来归,辅神柽与坚香。
且忧颙之翩翩,又愁狖之奔驰。
及阴阳兮不和,恶此土之失时。
今神柽兮不茂,使坚香兮不滋。
重嗟惋兮何补,每齐心以精意。
切援祝于神明,冀感通于天地。
犹恐众妖兮木魅,魍魉兮山精,上误惑于灵心,经绐于言兮不听。
敢引佩以指水,誓吾心兮自明。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7:00
演兴四首·讼木魅
作者:元结(唐代)
登高峰兮俯幽谷,
心悴悴兮念群木。
见樗栲兮相阴覆,
怜梫榕兮不丰茂。
见榛梗之森梢,
闵枞橎兮合蠹。
槢桡桡兮未坚,
椲桹桹兮可屈。
櫁樽兮不香,
拔丰茸兮已实。
岂元化之不均兮,
非雨露之偏殊。
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
不如瘱吾心以冥想,
终念此兮不怡。
儓予莫识天地之意兮,
愿截恶木之根,
倾枭獍之古巢,
取童以为薪。
割大木使飞焰,
徯枯腐之烧焚。
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
岂耻夫善恶之相纷。
且欲畚三河之膏壤,
裨济水之清涟。
将封灌乎善木,
令橚橚以梴梴尚畏乎众善之未茂兮,
为众恶之所挑凌。
思聚义以为曹,
令敷扶以相胜。
取方所以柯如兮,
吾将出于南荒。
求寿藤与蟠木,
吾将出于东方。
祈有德而来归,
辅神柽与坚香。
且忧颙之翩翩,
又愁狖之奔驰。
及阴阳兮不和,
恶此土之失时。
今神柽兮不茂,
使坚香兮不滋。
重嗟惋兮何补,
每齐心以精意。
切援祝于神明,
冀感通于天地。
犹恐众妖兮木魅,
魍魉兮山精,
上误惑于灵心,
经绐于言兮不听。
敢引佩以指水,
誓吾心兮自明。
登上高峰俯视幽谷,心中忧虑,思念群树。
看到樗树和栲树相互遮阴,怜惜梫树和榕树不够丰茂。
看见榛树丛生在树梢,惋惜枞树上虫害滋生。
树木摇晃不坚固,枝条柔软可屈。
酒樽没有香气,丰茸已成熟无法采摘。
难道元化之道不均匀吗?
不是雨露之恩不同吗?
想来性情之不同于顺应时节,
不如静心冥想,终究对这一切感到不快。
我不明白天地的深意,
愿意砍掉恶木的根,
倾倒枭獍的古巢,
取童木以作薪。
劈开大木让火焰飞舞,
焚烧那些枯腐的树木。
这并非我心地不仁,
难道羞于善恶的纷争吗?
想要开垦三河的沃土,
帮助清水的涟漪。
要把好树封灌,
让它茁壮成长,
莫让众恶来凌辱它。
思聚义气成为团队,
互相扶持以求胜利。
取树枝作工具,
我将走出南荒。
寻找长寿藤和蟠木,
我将走出东方。
祈愿德行之人归来,
辅助神柽与坚香。
同时忧虑飞翔的鸟,
又担心猿猴的奔跑。
阴阳不和,
厌恶这片土地的失时。
如今神柽不茂,
使坚香无法滋长。
重重叹息又能如何,
只要齐心合意,
虔诚祈祝于神明,
冀望天地感通。
仍然害怕众妖木魅,
魍魉山精,
误导灵心,
言辞欺诈不被倾听。
敢于引佩指水,
誓言我心自明。
作者介绍
元结,字子明,唐代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后来成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相结合,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演兴四首》是元结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内心感受的表达。这首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怜悯和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展现出其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与忧虑。
《演兴四首·讼木魅》是一首充满了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敏感感受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登高峰兮俯幽谷”,表现出一种高远的视角,而随后的“心悴悴兮念群木”则将作者的情感直接抒发出来,显示出他对树木生长状态的关注与忧虑。
整首诗中,树木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樗栲”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阴暗、衰败事物的感慨;而“怜梫榕兮不丰茂”则显示出一种对生命力的渴望和期待。可以看出,元结通过树木的生长状况,隐喻社会和人性的复杂。
诗中提到的“愿截恶木之根”,体现出作者对邪恶事物的强烈反感,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渴望通过行动改变现状。接下来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入,表现出对自然力量和人性善恶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有致,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最后的“敢引佩以指水,誓吾心兮自明”,则是一种自我承诺,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坚定信念的表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樗栲”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矿物
“愿截恶木之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B. 对邪恶事物的反感
C. 对自然的无奈
诗中“阴阳不和”是指什么?
A. 自然状态的失调
B. 社会的动荡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