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40
幸自不居城,西风觉又生。
空山多雨气,废寺少人声。
发为忧时白,吟因入夜肖。
推窗问天色,犹有佛灯明。
我庆幸自己不住在城市,感受到西风又带来了生机。
空旷的山中多了雨气,废弃的寺庙几乎没有人声。
因忧愁而白发,因夜深而吟唱。
推开窗户问询天色,依然能看见佛灯的光明。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内心安宁的向往,佛灯的光明象征着精神的寄托。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自然及友情,风格清新脱俗。因其词作风格独特,常与李清照、陆游等人并称。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因仕途不顺,选择隐居于山林,体悟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反思。诗中表达了他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与对山中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
《寺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篇“幸自不居城”,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排斥,选择隐居于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平静。西风的到来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接着,诗人描绘了空山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清幽,雨气的存在更增添了山中生机,但又透出一丝忧愁。
“发为忧时白”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思。通过夜晚的吟唱,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思考的沉重和对艺术的追求。最后一句“犹有佛灯明”,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佛灯的光芒象征着希望与信仰,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依然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动。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厌倦城市生活
B. 喜欢山水
C. 追求名利
D. 逃避责任
“发为忧时白”中“白”字具体指什么?
A. 头发变白
B. 心情愉悦
C. 生活贫穷
D. 忧伤的心情
诗中的“佛灯明”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希望与信仰
C. 权力
D. 忧愁
对比姜夔的《寺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但姜夔更强调内心的忧虑与思考,而王维则侧重自然景色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