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0:37
答沈器之二首
作者: 姜夔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试吟青玉案,不似白铜鞮。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行中的艰苦与孤独,登高远望时感到迷惘。吟唱《青玉案》时,发现它的韵味与《白铜鞮》截然不同。秋天的露水下,虫鸣怨声四起,北风中马儿嘶鸣。诗人在太湖西边,品味着新奇的事物。
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及书法家。他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姜夔的游历之际,表达了他在远行中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他对音乐、自然以及情感的深刻理解。
《答沈器之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远行时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涉远身良苦”直接揭示了诗人所经历的艰辛,接着“登高望欲迷”则表现了当他登高远望时却感到的迷茫。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仿佛在探寻更高的目标,却感到无所适从。
在音乐的吟唱中,诗人对《青玉案》的吟唱与《白铜鞮》的对比,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两者的不同,象征着多样性与选择,暗示出人生道路的复杂。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则通过自然现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秋虫的怨鸣与北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槎头有新味”寓意在艰辛的旅途中,仍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新奇与美好,显示了诗人乐观的一面。
最后一句“人在太湖西”将诗人的身世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既是地理的定位,也是心灵的归属。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姜夔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与艺术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心的感受,展现了孤独、迷茫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表达了姜夔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是哪一朝代的人?
诗中提到的“青玉案”是什么?
“露下秋虫怨”中的“怨”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