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20
原文展示: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苏曼殊 〔清代〕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白话文翻译:
行人们远远地指着郑成功的纪念石,那里的沙滩洁白、松树青翠,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上的其他人都已不在,只有穿着袈裟的僧人在碑前含泪跪拜。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清代诗人,字子瞻,号东坡,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曼殊在游览郑成功诞生地时所作,表达了对郑成功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郑成功纪念石周围的景色,以及僧人在碑前的情景,表达了对郑成功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诗中“沙白松青夕照边”一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而“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怀念,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郑成功纪念石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郑公石”指的是什么? A. 郑成功的纪念石 B. 郑成功的墓碑 C. 郑成功的雕像 D. 郑成功的故居
诗中“沙白松青”描绘的是什么? A. 郑成功的家乡 B. 郑成功的战场 C. 郑成功的纪念石周围的景色 D. 郑成功的墓地
诗中“袈裟和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郑成功的敬仰 B. 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