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5:39
解连环
作者:杨无咎 〔宋代〕
素书谁托。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
援琴试弹贺若。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薰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失落的心情,诗人感慨于离别的愁苦。开头提到素书的托付,表示对友人的思念和委托。接着,提到孤雁在水面沉浮、山水遥远,暗示与友人分离的无奈。问离别后有多少愁苦,只感到衣服宽松,心情沉重。每年春天都似乎无精打采。酒席间的欢笑是无心之举,心中却常常负担着满庭的花香和药气。弹琴试图消愁,却发现心中悲伤如霜刀般刺骨。想象着轻倚在檀香木槽边,吟唱小曲,指尖轻触琴弦,似乎能稍微驱散忧愁。慢慢地点燃香炉,想借助龙津双萼的芳香来温暖心情。最终在夜深人静时,烛光摇曳,思念依旧无法消散。
作者介绍
杨无咎(生卒年不详),字惟德,号山人,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离别愁苦、思乡之情,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离散的时期,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失落。
《解连环》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素书谁托”引出诗人的思念,接着通过“嗟鳞沈雁断”描绘出孤独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反复提到的“离愁”是贯穿整首诗的核心情感,诗人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春光的失落,暗示着即使春天来临,内心的愁苦依然无法消散。接下来的“自无心强陪醉笑”语句,更是道出诗人在欢乐的表面下隐藏的内心苦涩。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杨无咎成功地将离别的苦楚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感人之余,更显得深沉而耐人寻味。诗的结尾,烛光摇曳,暗示着思念在漫漫长夜中依然无法熄灭,给人一种深刻的无奈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露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与思念之苦,展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离别的愁苦中,试图通过音乐和香气来寻找心灵的安慰,但最终仍无法摆脱思念的折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素书谁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感慨岁月流逝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春天的向往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鳞沈雁断”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