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57
灵鉴院
作者: 洪延 〔宋代〕
晓日开晴壑,山行信马蹄。
石泉鸣夜玉,林笋迸春迟。
松月禅心静,尘埃俗眼迷。
悬崖高万丈,倚作上天梯。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山谷,骑马在山间行走,任凭马儿自由奔跑。
山间的石泉在夜晚发出如玉般的悦耳声响,林中的竹笋在春天迟迟地破土而出。
松树下的月光使我心境宁静,尘世的纷扰却迷惑了俗人的眼睛。
高耸的悬崖如同通往天界的梯子,令人心生向往。
作者介绍:洪延,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风格清新雅致,常融入禅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处名为灵鉴院的山中,诗人可能在此游历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升华,反映了他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
洪延的《灵鉴院》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诗的开篇描绘了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山谷,给人一种宁静而自由的感觉。骑马在山间,体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这种自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山泉与竹笋,前者的清澈与后者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呼唤。
诗中所提到的“松月禅心静”则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宁静的心境,然而“尘埃俗眼迷”又揭示了现实的困扰和世俗的纷扰,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最后的“悬崖高万丈,倚作上天梯”则象征着对理想与精神追求的向往,悬崖的高度和天梯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艰难与追求的崇高。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深入探讨了心灵的宁静与世俗的迷惘,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石泉鸣夜玉”)、对仗(“松月禅心静,尘埃俗眼迷”)等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迷惘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山行信马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沮丧
B. 自由
C. 忧伤
“悬崖高万丈”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平淡
B. 理想的追求
C. 现实的困扰
诗中提到的“尘埃”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世俗的纷扰
C. 心灵的宁静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