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48
北郭浇花,南山种豆。
筠篮入市纷如绣。
半肩爱惹蜂蝶争,
一生怕听蛟龙斗。
问讯邻翁,寄声溪友。
向时风景依稀否。
前村渡已绿多时,
野桥梅定黄如旧。
在北边的村郭里浇灌花卉,南山上则种植豆子。
提着竹篮入市,纷纷如绣般美丽。
肩上半担花卉,惹来蜂蝶争相飞舞,
我一生都怕听到蛟龙的争斗。
我向邻村的老翁询问,寄托问候给溪边的朋友。
不知当年那风景是否依然如故。
前村的渡口早已绿意盎然,
野桥上的梅花仍旧是那样的黄。
无明显典故涉及,但诗中提到的蛟龙与蜂蝶可看作对自然与人世纷争的隐喻。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彭年,号白云,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诗歌风格受南宋词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情风貌。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表达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以“北郭浇花,南山种豆”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豆苗的生长,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接下来的“筠篮入市纷如绣”则把这份宁静带入了生活的繁忙,市场的热闹与自然的恬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受。
“半肩爱惹蜂蝶争”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花儿吸引了蜜蜂与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活力。然而,紧接着“一生怕听蛟龙斗”,则表现出诗人对纷争与争斗的厌倦,渴望宁静的生活。
“问讯邻翁,寄声溪友”中,诗人向邻村的老人询问,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向时风景依稀否”则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前村渡已绿多时,野桥梅定黄如旧”,描绘了时光的流转与自然景观的变化,虽然梅花的颜色依然如故,但人事已非,诗人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惆怅。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恬静又略带感伤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纷争的厌倦,同时在时光的流逝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是一曲对自然与人情的赞歌。
诗中“北郭浇花,南山种豆”所描绘的场景主要是:
A. 繁华的市场
B. 宁静的乡村
C. 繁忙的城市
“一生怕听蛟龙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纷争的厌倦
C. 对自然的向往
诗中“问讯邻翁,寄声溪友”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思念与关心
B. 愤怒与争斗
C. 忧伤与无奈
答案:
比较陈维崧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逃避,然而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理想桃源的描绘,陈维崧则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