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4:01
原文展示:
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白话文翻译:
愁绪来时容易去时难,一半藏在心间一半显在眉间。 春天过去,落花掩门之后,酒醒时,残月映窗。 柔软如连绵不绝的草原,纷乱如遍地的丝线。 除了权贵们的歌舞之地,愁绪无处不在,人间何处不伴随?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石象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通过描绘愁绪的难以摆脱和无处不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闷的深刻体验。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或当时社会环境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愁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愁绪的复杂性和普遍性。诗中“来何容易去何迟”一句,直接表达了愁绪的难以摆脱,而“半在心头半在眉”则进一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愁绪的内外表现。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愁绪比喻为连绵的草原和纷乱的丝线,增强了愁绪的无边无际和纷繁复杂。最后一句“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则强调了愁绪的普遍性,即使在权贵们的欢乐场所之外,愁绪也无处不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愁绪的难以摆脱和无处不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闷的深刻体验,强调了愁绪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半在心头半在眉”形容的是什么? A. 愁绪的内外表现 B. 春天的美景 C. 夜晚的宁静 D. 酒后的清醒
“柔如万顷连天草”中的“万顷连天草”比喻的是什么? A. 愁绪的连绵不断 B. 春天的美景 C. 夜晚的宁静 D. 酒后的清醒
诗的最后一句“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强调了什么? A. 愁绪的普遍性 B. 春天的美景 C. 夜晚的宁静 D. 酒后的清醒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