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1:32
《昭陵六马》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
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
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
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
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
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
维时六骥足,绩与英术陪。
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
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这首诗描写了唐代文皇的六匹战马,象征着他铲除隋朝乱世的英勇。诗中提到,天意要清除隋朝的混乱,皇帝派来六条龙(战马)来助战。它们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奔跑得飞快,连山川都来不及回望。它们的长鸣回荡八方,惊扰了无数骏马。秦王的英姿如龙凤,鲁国的小鸟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马身上插着大白羽毛,令人想起风雷之声。那些小人物试图争取名利,犹如小孩玩耍。他们手中拿着扫帚,试图清扫天地,却如同尘土一般无用。艰难的事业需要非常的人才,六匹骏马伴随着英才的努力,最终功成名就,玉辂在天街上行驶。然而,昭陵的阙楼却显得荒凉,古石上长满了青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的经历坎坷,但文学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散文。苏轼的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昭陵六马》创作于唐代,诗中描绘的六匹战马是唐太宗为纪念自己征战的骏马而建的昭陵。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大业的关注。
《昭陵六马》是一首表现唐代文皇伟业的诗,通过对六匹战马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马的威武姿态,也寄托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六龙”、“飒爽”、“长鸣”等,生动地刻画出战马的英姿勃发,体现了唐代文皇征战的豪情与气势。
诗的开头,作者以“天将铲隋乱”引入,强调了历史的转折与英雄的使命,接着以六匹马的描写,构筑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通过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比较,突显出唐太宗的非凡。在描写战马的同时,诗人也反映出对那些平庸之人的鄙视,强调了成大业者需要具备非凡的才华与勇气。
最后,荒凉的昭陵阙与古石上的青苔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突显了英雄事业的短暂和历史的无情。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彰显出作者对于国家、历史的深刻认识与思考。
逐句解析: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
天意要清除隋朝的乱世,皇帝派了六条龙(战马)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马的姿态威武,似乎风云变幻,神采奕奕。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它们飞驰而过,连山川都来不及回望。
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
它们的长鸣响彻八方,吓得无数骏马动荡不安。
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
秦王的伟姿如龙凤,鲁国的小鸟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
马身上插着大白羽毛,仿佛有风雷之声。
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
那些小人物争取名利,犹如小孩玩耍。
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
他们手中拿着扫帚,试图清扫天地,却如同尘土一般无用。
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
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非凡的人才。
维时六骥足,绩与英术陪。
六匹骏马伴随着英才的努力而行。
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
功成名就,玉辂在天街上行驶。
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然而昭陵的阙楼却显得荒凉,古石上长满了青苔。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唐代文皇的六匹战马,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崇敬与对国家大业的关切,反映了英雄事业的艰难与伟大,同时也感慨了历史的无情与兴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龙”指的是什么?
诗中“长鸣视八表”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玉辂”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昭陵六马》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英雄气概与历史感。李白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感慨,而苏轼则通过战马的描绘反思历史的兴衰,二者在风格上虽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伟大事业的追求与对英雄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