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淮阴夜宿二首

《淮阴夜宿二首》

时间: 2025-05-02 19:59:48

诗句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48

原文展示:

淮阴夜宿二首 孙逖 〔唐代〕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白话文翻译:

水乡的南边无边无际,北上的小船还未有期。 对家乡的思念在淮河上迷失,归乡的梦在郢都中疑惑。 树叶落下预示着寒冷即将来临,山高使得太阳升起显得迟缓。 旅人的心情纷乱,不如在洛阳时那般宁静。 长夜躺在烟雾缭绕的池塘边,四周一片萧条。 秋风吹落淮河的水,寒冷的夜晚楚歌悠长。 宿营的草地不是中原的土地,鲈鱼也不是我的家乡。 孤独的小船行驶已感疲倦,南越之地依然茫茫无际。

注释:

  • 水国:指水乡,多水之地。
  • 扁舟:小船。
  • 乡情:对家乡的思念。
  • 郢中:指郢都,古代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
  • 木落:树叶落下。
  • 山长:山高。
  • 客行:旅人行走。
  • 洛阳: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这里指安定的地方。
  • 永夕:长夜。
  • 烟塘:烟雾缭绕的池塘。
  • 萧条:冷落,荒凉。
  • 楚歌:楚地的歌曲。
  • 宿莽:宿营的草地。
  • 中土:中原地区。
  • 鲈鱼:一种鱼,这里指家乡的食物。
  • 南越:古代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于表达乡愁和旅途感受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孙逖在旅途中夜宿淮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淮阴夜宿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旅途的疲倦。诗中“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描绘了诗人身处水乡,却无法确定归期的无奈;“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疑惑。后文通过对秋风、寒夜、孤舟等意象的运用,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乡愁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诗人身处水乡,南边无边无际,北上的小船还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不确定。
  2.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诗人在淮河上迷失了对家乡的思念,归乡的梦在郢都中疑惑,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途的疑惑。
  3.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树叶落下预示着寒冷即将来临,山高使得太阳升起显得迟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旅途的疲倦。
  4.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旅人的心情纷乱,不如在洛阳时那般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疲倦。
  5.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长夜躺在烟雾缭绕的池塘边,四周一片萧条,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6.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秋风吹落淮河的水,寒冷的夜晚楚歌悠长,通过对秋风和楚歌的描绘,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
  7.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宿营的草地不是中原的土地,鲈鱼也不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倦。
  8.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孤独的小船行驶已感疲倦,南越之地依然茫茫无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落知寒近”中,用树叶落下比喻寒冷即将来临。
  • 拟人:如“山长见日迟”中,用山高使得太阳升起显得迟缓,赋予山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中,南北、无畔未期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乡愁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意象分析:

  • 水国:象征着诗人身处的水乡,无边无际,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不确定。
  • 扁舟:象征着诗人的旅途,北上的小船还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不确定。
  • 乡情: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在淮河上迷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归梦:象征着诗人对归途的疑惑,在郢都中疑惑,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疑惑。
  • 木落:象征着寒冷即将来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旅途的疲倦。
  • 山长:象征着太阳升起显得迟缓,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倦。
  • 客行:象征着旅人的心情纷乱,不如在洛阳时那般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疲倦。
  • 永夕:象征着长夜,躺在烟雾缭绕的池塘边,四周一片萧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秋风:象征着秋风吹落淮河的水,寒冷的夜晚楚歌悠长,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
  • 宿莽:象征着宿营的草地不是中原的土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鲈鱼:象征着鲈鱼也不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孤舟:象征着孤独的小船行驶已感疲倦,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倦。
  • 南越:象征着南越之地依然茫茫无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国南无畔”中的“水国”指的是什么? A. 水乡 B. 水城 C. 水池 D. 水井 答案:A

  2. 诗中“乡情淮上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疲倦 C. 对未来的不确定 D.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答案:A

  3. 诗中“木落知寒近”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4. 诗中“孤舟行已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疲倦 C. 对未来的不确定 D.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答案:B

  5. 诗中“南越尚茫茫”中的“南越”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广东、广西一带 B. 湖南、湖北一带 C. 江苏、浙江一带 D. 山东、山西一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但李白的诗更加简洁明快。
  • 杜牧《秋夕》: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受,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季节感受,但杜牧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孙逖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了解孙逖诗歌背景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孙逖诗歌的详细鉴赏,是深入理解孙逖诗歌的重要参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晓宴 春晚 人日梅花病中作 卢溪道中 望月怀友(一作寄人) 伤思 喜浑吉见访 送人隐居(一作卢逸人隐居) 九子坡闻鹧鸪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奸回不轨 之死靡他 鼓字旁的字 无寥 餔糟啜醨 天开头的成语 投石问路 渠股 心影 包含认的成语 内闼 毋字旁的字 包含嫠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言差语错 闻风远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