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镇海楼同诸子作

《镇海楼同诸子作》

时间: 2025-05-02 14:11:31

诗句

频年京国思君梦,此日危楼得共登。

暑气半消青嶂里,襟期偏洽白云层。

海潮飞雨侵瑶席,涧道流霞断古藤。

拚醉不愁明月去,松门深夜有禅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1:31

原文展示:

镇海楼同诸子作
作者: 黎邦瑊 〔明代〕

频年京国思君梦,此日危楼得共登。
暑气半消青嶂里,襟期偏洽白云层。
海潮飞雨侵瑶席,涧道流霞断古藤。
拚醉不愁明月去,松门深夜有禅灯。

白话文翻译:

好几年在京城一直思念你,今天在这高楼上得以与朋友们共同登高。
炎热的天气在青山中已经消退,心中的期盼恰好与白云相融。
海潮夹杂着飞雨侵袭着瑶席,山涧的霞光流淌,古藤被切断。
我拼命醉酒也不愁明月离去,松门深夜中有禅灯闪烁。

注释:

  • 频年:几年。
  • 京国:指京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 危楼:高楼。
  • 襟期:胸怀的期许或期待。
  • 洽:融洽、契合。
  • 瑶席:美丽的席子,通常用于宴会。
  • 飞雨:急促的雨水。
  • 涧道:山涧的小路。
  • 流霞:流动的晚霞。
  • 拚醉:拼命喝醉。
  • 禅灯:寺院中用来照明的灯,象征着禅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松门深夜有禅灯”可以联想到佛教中的禅宗文化,暗示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邦瑊(约1510-约1571),明代诗人,生于南京,后居于扬州。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士人思想活跃的时期,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镇海楼同诸子作》通过描写与友人共同登高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频年京国思君梦”引入,表现了诗人在长时间的思念后,终于在此时此地与友人相聚的激动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高楼上的美丽景色,青山绿水在暑气逐渐消退之后显得更加清新,恰如其分地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在“海潮飞雨侵瑶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最后两句“拚醉不愁明月去,松门深夜有禅灯”,表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宁愿醉酒也不在乎明月的离去,显示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心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对友情、人生和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频年京国思君梦:表达了长久以来在京城思念朋友的情感。
    2. 此日危楼得共登:今天在高楼上与朋友共聚,心中喜悦。
    3. 暑气半消青嶂里:夏季的热气已减少,青山间的环境更为宜人。
    4. 襟期偏洽白云层:期盼的心情与白云相融,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5. 海潮飞雨侵瑶席:描写海潮和飞雨的侵袭,暗示着生活的变幻无常。
    6. 涧道流霞断古藤:溪流的霞光流动,古藤被切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拚醉不愁明月去:宁愿醉酒也不担心月亮的离去,表现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8. 松门深夜有禅灯:松树门深夜有禅灯,暗示了安静的思考与内心的平和。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海潮飞雨”与“涧道流霞”形成对照。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内心情感的反应。
    • 意象:通过景象传达情感,如“明月”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高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青嶂: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海潮、飞雨:象征生活的变幻与不可预测。
  • 明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禅灯: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频年京国思君梦”中的“京国”指的是: A. 京城
    B. 乡村
    C. 海边
    D. 山脉

  2. 诗中提到的“拚醉不愁明月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明月的依恋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洒脱
    D. 对酒的热爱

  3. “松门深夜有禅灯”中的“禅灯”象征: A. 繁华
    B. 内心宁静
    C. 友情
    D. 自然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为登高望远的诗作,表现人生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写高处所见,表达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对比:

  • 黎邦瑊《镇海楼同诸子作》王之涣《登鹳雀楼》
    • 二者都描绘了登高的景象,表达了对友谊与人生的思考,但黎邦瑊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洒脱,王之涣则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百家谈》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元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雨 送韩祗严户曹得替省亲成都 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 再游庐山三首 初成遗老斋二首 其二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黄州快哉亭记 送赵?几秘书还钱塘 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诗二首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急开头的成语 阒其 力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置水之清 如锥画沙 樵爨 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贵远贱近 徐宝璜 鬥字旁的字 抗尘走俗 冠绝当时 香字旁的字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颊上三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