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4:46
送孙文博之云南省觐
作者: 黄叔琳 〔清代〕
此去行歌陟岵诗,
短长亭外柳如丝。
雨过山驿鸡啼竹,
风送江程狖挂枝。
花下迎亲依晓署,
尊前忆弟梦春池。
可能裁得相思锦,
六六红鳞寄莫迟。
这次你去云南省的旅途,想必会唱着歌,吟着诗,
在短长亭外,柳条如丝般摇曳。
雨过后,山中的驿站传来鸡鸣,竹林间格外清幽,
风送来江边的旅程,猴子在树枝上嬉闹。
花下迎亲的场景,正值晨曦,
酒桌前,我在回忆弟弟,梦中回到春天的池塘。
或许能为你裁制一块思念的锦绣,
六六的红鳞鱼,寄托着我对你的思念,莫要迟来。
黄叔琳(生平约1580-1668年),字子华,号素庵,晚号白云山人,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诗歌常常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和乡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孙文博前往云南省觐见的时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愿。云南作为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思念的情感。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开头便描绘出旅途的情景,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流露。诗中短长亭外的柳树,象征着离别的惆怅;雨过山驿的鸡鸣与风送江程的猕猴,都是对友人行程的祝福,描绘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与轻松的气氛。随后提到迎亲的花下,回忆起与弟弟的情景,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最后以“相思锦”与“红鳞”作为寄托,象征着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谊与离别的独特感悟。
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离别带来的情感波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交织,传达出一种深厚的人情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短长亭”意指什么?
“相思锦”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