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24
凤岫春雨
作者: 陈廷璧 〔清代〕
膏雨油然洒,名山淑景新。
浮青凌碧落,含翠媚芳春。
岫霭云根湿,天和巘影真。
锦屏怜竹后,万卉净无尘。
细雨如油般洒下,名山的景色变得更加清新。
青色的云彩浮在碧空之上,春天的景致带着翠绿的妩媚。
山岚的雾气浸湿了云根,天空的和谐如同山巅的倒影。
锦绣的屏风后面,竹子显得格外怜爱,万物复苏,清新无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赞美之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物我同一”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陈廷璧(1620-1692),清代诗人,字士诚,号松溪,晚号临川,江苏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景物,并且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凤岫春雨》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逐渐稳定、社会安定之时,诗人受到清新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凤岫春雨》是一首描写春雨后自然景色的诗作。全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美好。首句“膏雨油然洒”,以“膏雨”形容春雨的细腻与滋润,表明春雨如同油脂一般,轻柔而丰沛,给大地带来了新生的气息。紧接着“名山淑景新”,则将视线转向名山,雨后的景色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第三句“浮青凌碧落”,诗人通过“浮青”与“碧落”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的画面感,山川的青色在雨后更显生动。而“含翠媚芳春”更是将春天的优美形象呈现出来,突显了春天的迷人气息。接下来的“岫霭云根湿,天和巘影真”,则通过描绘山岚和天际的和谐,呈现出一种静谧而真实的美感。
最后两句“锦屏怜竹后,万卉净无尘”,不仅描绘了竹林的清幽,也象征着春天的繁花似锦。在诗的整体结构上,诗人用自然的变化来映衬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情景交融,清新而富有情感,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一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膏雨油然洒”中“膏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名山”强调了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