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泛舟至竹洲

《泛舟至竹洲》

时间: 2025-04-26 11:22:54

诗句

湖光拍天浮竹洲,隐然一面城之幽。

中有高士披素裘,我欲从之恐淹留。

探囊百金办扁舟,又烦我友著意修。

微风一动生波头,飞棹来往倦则休。

兀兀坐曹如系囚,吏余只有万斛愁。

一生安坐无几求,今日栖迟如置邮。

脱帽露顶固狂流,俯首折腰亦可羞。

誓将入海登之罘,弃置人閒绕指柔。

苍然暮色下羊牛,出处语默两悠悠。

九原可起柳柳州,燕坐相与未始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2:54

原文展示

泛舟至竹洲
作者: 吕祖俭 〔宋代〕

湖光拍天浮竹洲,
隐然一面城之幽。
中有高士披素裘,
我欲从之恐淹留。
探囊百金办扁舟,
又烦我友著意修。
微风一动生波头,
飞棹来往倦则休。
兀兀坐曹如系囚,
吏余只有万斛愁。
一生安坐无几求,
今日栖迟如置邮。
脱帽露顶固狂流,
俯首折腰亦可羞。
誓将入海登之罘,
弃置人闲绕指柔。
苍然暮色下羊牛,
出处语默两悠悠。
九原可起柳柳州,
燕坐相与未始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上泛舟,看到竹洲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湖光映照着天际,竹洲在湖面上浮动,隐约如同一座幽静的城池。水中有位高士披着素衣,我想跟随他,却又担心自己会耽搁。于是我在口袋中掏出百金来准备一只小舟,又麻烦朋友帮我修整。微风轻轻一吹,湖面泛起涟漪,划船的人来来往往,倦了就停下来休息。坐在船上如同被囚禁的感觉,心中只有满满的愁苦。人生安坐其实没什么追求,今天在湖上停留,就像是置身于邮局一样。脱下帽子,露出头顶,虽然显得放荡不羁,但低下头又觉得羞愧。发誓要去大海,抛弃人世间的纷扰,随意地在指尖游走。苍茫的暮色下,羊和牛在悠闲地吃草,出入之间,默默无言,心情也随之悠然。九原山上,柳树成行,和朋友坐在一起,似乎一直没有去游玩。

注释

  • 湖光:湖水的光辉。
  • 拍天:水波拍打天空,形容水面光亮。
  • 高士: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 披素裘:穿着白色的衣服,指高士的淡泊。
  • 探囊:掏出袋子,形容准备金钱。
  • 飞棹:快速划船,形容划船的轻快。
  • 兀兀:形容静坐、消沉的样子。
  • 安坐:安静地坐着。
  • 置邮:像是在邮局一样停留。
  • 蓼蓼:形容柳树的样子。

典故解析

  • 竹洲:竹洲是水中生长竹子的地方,象征着清幽与雅致。
  • 高士:在古代文化中,常用来指代那些追求道德与精神境界的人物。
  • 九原:指的是古代的名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祖俭,字惟信,号惟清,宋代诗人,生活在宋徽宗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一生追求隐逸生活,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泛舟至竹洲》作于吕祖俭泛舟于湖中时,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泛舟至竹洲》是一首表现隐逸心境的抒情诗。诗人在湖上泛舟,描绘出湖光山色的美丽,勾勒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景象。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湖面、竹洲和高士,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高洁,似乎在呼唤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的愁苦与困惑,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无尽的思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诗中的“脱帽露顶”与“俯首折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终,诗人以“誓将入海登之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尽管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这一心念却给予了他无尽的勇气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光拍天浮竹洲:描绘湖面光辉与竹洲的美丽,意境开阔。
  • 隐然一面城之幽:竹洲隐约如同一座幽静的城池,增加神秘感。
  • 中有高士披素裘:高士的出现突显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我欲从之恐淹留:内心渴望跟随高士,却又害怕留恋此地。
  • 探囊百金办扁舟:准备金钱办舟,表现诗人对行动的决心。
  • 又烦我友著意修:希望朋友的帮助,显示诗人对友情的依赖。
  • 微风一动生波头:微风吹来,湖面起波,营造动感。
  • 飞棹来往倦则休:划船者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悠闲的状态。
  • 兀兀坐曹如系囚:坐着的孤独感,突出诗人内心的压抑。
  • 吏余只有万斛愁:感叹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
  • 一生安坐无几求:自我反省,人生安静却缺乏追求。
  • 今日栖迟如置邮:停留的状态像是在邮局,表现出无所事事的心态。
  • 脱帽露顶固狂流:放松自我,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 俯首折腰亦可羞:低头折腰,表达内心的羞愧与矛盾。
  • 誓将入海登之罘:誓言追求自由,想要出海探索新天地。
  • 弃置人闲绕指柔:想要抛弃世俗的纷扰,追求平和的生活。
  • 苍然暮色下羊牛:描绘宁静的乡村景象,营造出一种安定感。
  • 出处语默两悠悠: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心境。
  • 九原可起柳柳州:柳树成行,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燕坐相与未始游:与友人坐在一起,回味过去的游乐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洲比作城池,增加其神秘感。
  • 拟人:微风与波头的描绘使自然生动。
  • 对仗:如“高士披素裘”与“我欲从之恐淹留”,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愁苦,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内心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象征自然美,代表心灵的宁静。
  • 竹洲:隐喻隐逸的理想境地。
  • 高士:象征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
  • 微风与波头:代表生活的变化与动感。
  • 暮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竹洲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隐逸理想
    • C. 忧愁
  2. “我欲从之恐淹留”中的“淹留”指什么?

    • A. 沉浸在湖中
    • B. 留恋此地
    • C. 忘记时间
  3. 诗中提到的“高士”最能体现什么?

    • A. 追求权力
    • B. 道德修养
    • C. 物质财富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泛舟至竹洲》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登高》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而《泛舟至竹洲》则强调隐逸理想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吕祖俭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赵知监惠牡丹二首 和季平哭小女时避地灵峰 始生之日石子寿我以诗所以相属之意再三甚厚饮其酒歌其诗既至于醉也援笔为十韵报之 道中四绝 移司道中四绝 其三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 其一 索酒 早春有感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 闲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不拔之志 淫言狎语 逦递 露根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力字旁的字 书通二酉 支字旁的字 百废备举 走班 乛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人黎 针砭 缘情肖物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悉的成语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