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4:35
述志诗二首 其二
斥鴳擅蒿林,仰笑神凤飞。
坎井蝤蛙宅,神龟安所归。
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
远实与世殊,义誉非所希。
往事既已谬,来者犹可追。
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
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
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
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
晨登箕山巅,日夕不知饥。
玄居养营魄,千载长自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提到,斥鴳在蒿草丛中自由自在,而神凤则在空中翱翔。井里的蝤蛴和神龟则安于自己的栖息之地。诗人感叹自己身材笨拙,常常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令他无奈,义德和名声并不是他所追求的。往日的错误已经发生,但未来的路还是可以重新选择的。他不明白人世间的纷扰,为何要让自己的内心不平静。诗人怀念古人,渴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倾诉心中的愤懑与幽微的情感。他渴望隐逸于山林,寻求一位明师指导自己。每晨登上箕山的巅峰,直到傍晚都忘记了饥饿。最后,他在深居简出的环境中修养身心,愿能安然自得,长久自在。
作者介绍: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音乐家、哲学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高洁的志向和非凡的才华闻名。嵇康推崇道家思想,反对当时社会的浮华与权谋,追求个体的自由与内心的安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魏晋时期,正值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期。社会动荡,士人们纷纷寻求隐逸,脱离官场的纷争,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抒情和哲思交织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开篇以斥鴳和神凤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现实中感到无奈与失落,感叹自己身处的环境与心灵的困境。这种自我反省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多次提到隐逸与自然的意象,体现了嵇康渴望逃避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他通过晨登箕山、与知己畅谈等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历史伟人的敬仰。全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神凤飞”)、对仗(如“晨登箕山巅,日夕不知饥”)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古人精神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和内心的挣扎,传达出一种高洁而坚定的志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斥鴳在诗中象征什么?
“晨登箕山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诗中提到的“神龟”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