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6:42
谢襄阳陶宰惠靖节先生编年大本
作者: 陈造 〔宋代〕
陶翁清节人可追,
陶诗妙处吾所师。
百篇昭昭揭日月,
行云流水无定姿。
颠倒后前昧甲子,
可忍白璧犹小疵。
三家纪述互蹖駮,
千载传授仍参差。
远孙挺立翁不死,
吏隐平挹乡里儿。
空洞胸襟著今古,
遗编订正当属谁。
扶微擿隐究茫昧,
别白苍黑分毫厘。
翁拔俗心其寓,
彼未易识此则遗。
幽意隐义眼肿了,
笔端有口今见之。
细书大字肯及我,
故人嘉惠良不赀。
摩挱老眼屏汤熨,
欻讶毛孔生凉飔。
归装不忧更空匮,
招隐正用宽衰迟。
世间报施有厚薄,
自顾壁立谋晨炊。
心期炯炯共一月,
未妨相望天之涯。
陶翁的清白节操值得我们追随,
他的诗歌之妙是我学习的榜样。
数百篇文章清晰明了,
如行云流水般变化无常。
前后颠倒的事物在甲子之间难以分辨,
但对于白璧上的细小瑕疵,我却能忍受。
三家的历史记录互有矛盾,
千年传承中仍然存在差异。
远方的后辈仍在追随这位不朽的翁,
隐士的气质在乡里也得以传承。
空洞的心胸在古今之间流转,
谁来修缮这遗留的编纂呢?
我努力探寻那些深藏的真理,
细微之处分明有黑白之别。
翁抛弃了世俗的心思,这其中的深意,
非易于理解,这正是他留给我们的遗产。
深邃的意蕴在眼中隐约可见,
笔端所言,时至今日仍可感知。
我愿意细致地书写大字,
故人的恩惠实在珍贵无比。
我用手摩挲着年老的眼睛,
惊讶于毛孔中生出的凉风。
回到家中不再担忧空虚乏味,
隐居的生活正是应对衰老的良策。
世间的施与受总有厚薄之分,
我只顾自立于墙边,谋求晨起的温饱。
心中期盼与明月共同辉映,
不妨在天涯海角彼此相望。
作者介绍:
陈造,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古代诗人的敬仰,特别是陶渊明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是在对陶渊明的诗歌与人格的敬仰中写成,表达了对陶翁清白节操的追求,以及对其诗歌艺术的学习和赞美。诗中通过对陶翁的描写,引申出对后人及古今文人情怀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风骨与情怀。
这首诗以陶渊明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其清白节操和诗歌艺术的崇敬之情。诗中的字句流畅而富有韵味,通过对陶翁诗歌的赞美,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古人作品的继承与学习,也对当下的隐士生活和个体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使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句如“百篇昭昭揭日月”与“行云流水无定姿”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了陶诗的清晰明了,后者则表现了诗歌的自由奔放,体现了诗人对艺术风格的追求。
诗中的“可忍白璧犹小疵”,不仅是对陶渊明作品的宽容态度,也是对自身创作中难免瑕疵的自我反省,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对古今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对清白节操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生活态度的反思,展现了对文学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陶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白璧”象征什么?
“行云流水”形容诗歌的什么特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