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8:13
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这条水流何年与垄头分别?不在山中也在低声呜咽。
征人掩耳不让马前行,未到垄头便听见水声。
说这水流向西流入蒲海,听说还向北绕过龙城。
垄东垄西多弯曲,野麋饮水长长一串。
胡兵夜间在水边驻扎,回忆起来时磨剑的地方。
前方既没有井也没有泉水,放马回头看见垄头的树。
作者介绍:王建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安,生于公元750年,卒于公元830年。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描写田园景色和边塞风情。王建的诗多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建的晚年,正值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战乱频繁,士兵征战四方,诗人通过描绘水流和征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与故乡的思念。
《垄头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流的声音与征人离别的情感,诗中通过“水声”与“征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士兵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前两句以水流的“呜咽”引入,设定了悲伤的基调。接着,诗人描绘了征人因急于赶路而掩耳不听水声的情形,象征着对过去的逃避与无奈。
后面的几句则通过水流的方向和野生动物的饮水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战乱中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尤其是“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让人感受到士兵的无奈与思乡之情,既有对战斗的回忆,又有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音韵的和谐与意象的丰富,表现了王建对边塞生活的深切体悟,以及对生命离合的思考。诗的结尾“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以一幅孤寂的景象作为收尾,令人心生感慨,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过去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现了士兵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浓厚的乡愁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垄头水》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水声”象征什么?
诗中“向前无井复无泉”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