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1:26
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阶前守月明。
从未圆时看却好,一分分见傍轮生。
乱云遮却台东月,不许教依次第看。
莫为诗家先见镜,被他笼与作艰难。
今夜月明胜昨夜,新添桂树近东枝。
立多地湿舁床坐,看过墙西寸寸迟。
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
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中旬的夜晚,月光明亮,诗人坐在台阶上欣赏月色。虽然月亮未完全圆,但这样的景象却让人感觉特别美好。诗中提到云彩遮住了月亮,诗人不希望按照顺序去看月亮。也许是因为诗人自己不想过于拘泥于常规的观赏方式。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对今夜月亮的欣赏,比起昨夜更显明亮,桂树也在月光下显得更加迷人。诗人坐在湿漉漉的地上,看着墙边的情景,感觉时间过得缓慢。月亮慢慢变得更加圆润,水面如玉盆般反射出月光。最终,夜色深沉,家人都已入睡,直到天亮才不再点灯。诗人感慨,虽然每年都望月,但今年的感觉却是不同的。在这个风中,他仰望着月亮,经历了几晚的幻影,终于等到了月圆的时刻。
王建的《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诗中,王建通过“半秋初入中旬夜”的描绘,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秋夜场景。诗的开头对月亮的观察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王建的用词如“守月明”、“一分分见傍轮生”等,展现了他对月亮变化的细腻观察。
在诗中,王建通过“乱云遮却台东月”表达了自然的变化和不可控,暗示人生的无常。同时,他也不忘提醒读者,不要过于拘泥于诗人的框架,强调了创作的自由和随性。这表现了他对个人创作和表达方式的重视,使整首诗更显人性化。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今夜与昨夜的月光,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激。诗人坐在湿漉漉的地上,静静欣赏月光,时间在此刻仿佛变得缓慢,令人沉醉。最后,诗人总结道,尽管每年都会仰望月亮,但今年的感觉却是别具一番风味,让人感到时光流转中的独特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月亮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建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月亮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月亮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诗人以月亮为媒介,反思个人情感与生活的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半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人在欣赏月亮时,身边的桂树有什么变化?
A. 变成了枯树
B. 新添了枝叶
C. 被风吹倒了
D. 无变化
诗人对待传统诗歌的态度是:
A. 完全依赖
B. 反感
C. 不拘泥于
D. 完全否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王建的这首诗在对月亮的描绘中,更加注重自然的变化和个人的感悟,情感上更加温柔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