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3:29
无俗念
茅庵交坐,任清虚冷淡,心香频爇。
认得元初真面目,万法同归无别。
行若闲云,坐犹空谷,动静成休歇。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
仰高弥远钻坚,瞻前忽后,一点元无缺。
语默仙凡俱契妙,禅道虚无寂灭。
遍量忘知,盈壤靡觉,表里圆通彻。
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
在茅草小庵中,静坐在一起,任凭清冷的虚空笼罩,心中的香火频频点燃。
我识得元初的真实面目,万法皆归同一,没有分别。
行走如闲云,坐着如空谷,动与静皆成休息。
重重的玄妙,信任的道理,张嘴难以言说。
仰望高远,向坚固的真理钻探,前瞻与后顾之间,一点都没有缺失。
言语与沉默,仙人与凡人皆契合无上妙理,禅道的虚无与寂灭。
无所不量,无所不知,满盈之地难以觉察,内外圆通彻底。
玄天独自显露,心中无相的明月如一轮清辉。
此诗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许多文人对道教和禅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探索。
本诗可能是在一种修行或静坐的氛围中创作,旨在表达对道理的领悟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无俗念》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真理的境界。从“茅庵交坐”到“心香频爇”,诗人以简约的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提到的“万法同归无别”,则进一步强调了万物一体的思想,体现出道教和禅宗的哲学特征。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云”、“谷”、“月”等自然元素,突显了内心的宁静与空灵。诗人通过对动静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道教的洒脱与禅宗的智慧。最后提到的“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更是将内心的宁静与宇宙的广阔相结合,显示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和美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强调物质世界的虚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了道教与禅宗的哲学。
诗中提到的“万法同归无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中的“擘口”是什么意思?
诗中的“玄天”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