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1:17
梦觉
梅尧臣
夕梦多梦之,觉来遂成忆。
忆子生平时,事往无一得。
信若此梦寐,岂不见颜色。
复存来告言,言虚音匪默。
是觉曷为真,觉梦可以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经历了许多事情,醒来后回忆起这些梦境。回想自己的一生,发现过去的种种都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满足。如果这些梦境是真实的,难道就不应该看到实际的结果吗?又再想起之前的梦境,所说的话语只是空洞的声音,没有实质的内容。那么,这些醒来的感觉究竟是真是假,难道梦境真的可以让人困惑吗?
本诗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与道教及佛教中对梦的解读有相似之处。古人常认为梦境是迷惑人心的存在,需谨慎看待。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少微,宋代诗人,擅长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中年时期,正值他经历人生起伏、思考人生意义之际。诗中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梦觉》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梅尧臣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诗的开头以“夕梦多梦之”揭示出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紧接着“觉来遂成忆”则引导读者进入其内心的意识流。这种梦与醒的对比,象征着人对过去的追忆与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回忆“事往无一得”更是直白地表明了对人生无所获的失落感,显示出一种对曾经努力的无奈。诗的最后几句通过对梦的质疑,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何为真实,梦境是否可以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感受?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梦与现实的关系展开,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对过往回忆的失落与迷茫,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夕梦多梦之”,指的是哪种时间的梦境?
A. 白天
B. 夜晚
C. 早晨
D. 黄昏
“事往无一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满意
B. 失落
C. 兴奋
D. 疲惫
诗中“是觉曷为真”这一句的意思是?
A. 觉醒是真实的
B. 感觉是什么是真实的
C. 梦是虚假的
D. 现实是可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