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0:59
寄王赞学
司空图
黄卷不关兼济业,
青山自保老闲身。
一行万里纤尘静,
可要张仪更入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赞学的寄托与期望,意在劝诫他不必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诗人认为,读书写字与兼济天下并无直接关系,自己在青山中隐居,安享清闲,内心宁静。尽管有壮志雄心,行万里路却不为名利所动,难道还需要像张仪那样去争取进入秦国吗?
司空图(约837年-908年),字子长,号青霞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提倡自然、真实,反对浮华与矫饰,受到后世广泛赞誉。
这首诗写于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乱,士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愈发激烈。司空图在此时选择隐居,以诗寄情,表达个人心志与对世态的反思。
《寄王赞学》是一首以劝诫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对比隐居与追名的态度,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选择。开头两句“黄卷不关兼济业,青山自保老闲身”揭示了诗人对于读书与社会责任的看法,认为二者并无必然联系,读书不必为名利所累,反而在青山之中,能享受那份自然的宁静与自在。
接下来的“一行万里纤尘静”则呈现出一种远行的意象,仿佛是诗人愿意追求更广阔的天地,但却选择了心灵的宁静。此时的“纤尘静”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静谧,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可要张仪更入秦”,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世俗的淡泊表现得淋漓尽致。张仪虽有智慧与谋略,但最终却被名利所驱使,诗人以此自问,是否也要追随这样的道路,彰显了他对人生选择的深思与反思。
整首诗以恬淡的语调阐述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展现了他不愿随波逐流、追求内心平静的独特个性。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中“黄卷”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名利的看法?
“青山自保老闲身”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