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2:36
耕田鼓诗
作者:可朋 〔唐代〕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翁,降之以雨。
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这首诗描绘了田间农夫和王孙贵族在鼓声中的不同境遇。农舍旁的鼓声和王孙宴席上的鼓声都在响起,然而击鼓所带来的却是喜悦与苦恼的交织。烈日高照,土地干裂,农人渴望天公降雨,让桑麻丰收,粮仓充实,愿大家都不再饥寒交迫,生活平等。
可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农民生活,关心民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不同层面。
《耕田鼓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的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诗中通过对比农民与贵族的生活,表达了对公平与丰饶的渴望。
《耕田鼓诗》是一首反映农民辛劳与自然困境的诗作。诗的开头用“农舍田头鼓”和“王孙筵上鼓”两句,生动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同一鼓声下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击鼓兮皆为鼓”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乐与苦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农民的苦楚。
诗中“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更是将农民面临的自然灾害安置于画面之中,突显了干旱对农作物的威胁。接下来的“愿我天翁,降之以雨”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期待与祈求,既是对丰收的渴望,也是对生活安定的呼唤。
最后两句“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不仅展示了农民对丰收的美好愿景,也隐含着对社会公正的渴求,表达了希望人人平等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展现了农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生活,表达对公平、安定和丰收的渴望,深刻反映了唐代农村的生存状态。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贵族子弟
C. 商人
D. 官员
诗中“愿我天翁,降之以雨”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有阳光
B. 希望有丰收
C. 希望有雨水
D. 希望有风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快乐
B. 自然的美丽
C. 社会的不平等与农民的辛苦
D. 贵族的奢华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耕田鼓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