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5:22
惜秋华
(见《绝妙近词》)
作者:高篃 〔清代〕
砌曲红疏,自华年梦断,芳魂愁楚。
绡帐睡残,休问卷帘人妒。
多情剩有啼螀,伴夜月瑶阶凄语。
妆成,怨秋心寂悄,嫣红无主。
幽思定谁诉。
记玉人倦饰,镜鬟妍谱。
瘦影数枝低约,露丛烟缕。
墙阴背立无言,莫误认烧灯前度。
何处。有寒闺彩幡低护。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天的夜晚,感受到青春已逝的伤感。词的开头,红花凋零,年轻的梦已破碎,芳华的灵魂愁苦不已。绡帐中,睡意渐消,不必问卷帘的侍女是否妒忌。夜深人静,唯有啼螀在伴着月光,诉说着凄凉的情感。女子妆容已成,却怨恨秋天中的孤寂,娇艳的红花无人欣赏。她的幽思又能向谁倾诉?记得那位美丽的女子已厌倦了打扮,镜前的发饰也显得疲惫。瘦弱的身影在几枝花下低垂,露水与烟雾交织。她无言地背靠墙阴,别再误认那灯下的影子。此时此刻,她的心中只有寒闺中低垂的彩幡在守护。
作者介绍:高篃(1636-1690),字子昇,号香山,清代词人,以情感细腻和意象丰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对松懈的政治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词中充满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对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惜秋华》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愁绪的词作,词中运用了优美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秋夜孤寂中的感受。初读此词,便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正是高篃在描绘女性情感时的独特魅力。
词的开头通过“砌曲红疏”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红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自华年梦断”一语道尽了女子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接着,诗人通过对女子的描写,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深人静之时,唯有虫鸣相伴,愈发显得孤独与凄凉。
“妆成,怨秋心寂悄,嫣红无主”一句,展现了女子虽已妆成但内心却是无奈与失落的对比,强调了秋天带来的冷清与孤独。接下来的“幽思定谁诉”,进一步探讨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处倾诉的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层层递进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秋天的深沉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砌曲红疏”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词中“幽思定谁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词中提到的“妆成”反映了女子怎样的心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惜秋华》的全面理解,从原文到白话文翻译,再到诗词背景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深刻领悟这首词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