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平甫见招不欲往

《平甫见招不欲往》

时间: 2025-05-06 18:19:28

诗句

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

凤城今夕凉如水,多少人家度管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9:28

原文展示

平甫见招不欲往
楼阁万重秋雨里,
峰峦四合暮潮边。
凤城今夕凉如水,
多少人家度管纺。

白话文翻译

平甫见到邀请却不想去,
在秋雨中层层叠叠的楼阁里,
山峰环绕在傍晚的潮水边。
凤城今夜的凉意如同水一般,
多少家庭在这时节中纺织着。

注释

  • 平甫:姜夔的字,表示作者的自称。
  • 见招:收到邀请。
  • 万重:层层叠叠,形容楼阁极多。
  • 秋雨里:在秋天的雨中,表现出凄凉的气氛。
  • 峰峦四合:四周山峰环绕,给人以压迫感。
  • 暮潮边:傍晚潮水涨起的地方。
  • 凤城:可能指的是南京,因其古称为“凤阳”。
  • 凉如水:形容夜晚的凉意非常清淡。
  • 度管纺:指家庭在夜间进行纺织工作。

典故解析

  • 凤城:在中国历史上,凤城是多个地方的名字,通常与美丽的景色和繁华的城市相关。这里可能代表着一种偏远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 管纺:古代家庭妇女常在夜晚纺纱,象征着勤劳与生活的琐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字白石,号璞云,南宋诗人,擅长词,尤以《词选》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景物描写和对历史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秋雨、峰峦和凤城的描写,表达了自身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秋雨中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的“楼阁万重秋雨里”便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层层叠叠的楼阁仿佛将作者的心情包围。而“峰峦四合暮潮边”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宁静,反衬出人内心的孤寂。

“凤城今夕凉如水”一句,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夜晚的凉意如水般清淡,却又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最后一句“多少人家度管纺”,描绘了人们在平淡生活中忙碌的情景,似乎在告诉我们,在这片孤寂中,生活依然要继续,努力与希望是不可或缺的。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推进,情感上亦从孤独转向对生活的思索,显示出诗人对人世间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甫见招不欲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不愿外出的情绪。
  2. 楼阁万重秋雨里:描绘了秋雨中层层叠叠的楼阁,给人一种压迫感。
  3. 峰峦四合暮潮边:山峰环绕,傍晚潮水涨起,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4. 凤城今夕凉如水:凤城的夜晚凉意袭人,令人感到孤独。
  5. 多少人家度管纺:描绘了家庭生活的忙碌与平淡,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凉如水”使得抽象的凉意具象化,生动形象。
  • 对仗:如“峰峦四合”和“暮潮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秋雨中孤独的情景,表达了人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社会变迁下个人的无奈与坚持,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凄凉与思念。
  • 楼阁:代表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与内心的孤独。
  • 峰峦: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
  • 凤城:象征着美好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的落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平甫见招不欲往中“平甫”是指:
    A. 城市
    B. 作者的名字
    C. 一种情感
    答案:B

  2. 诗中“凤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答案:B

  3. “多少人家度管纺”中“管纺”是指:
    A. 织布
    B. 纺织
    C. 刺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白居易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秋夕》与姜夔的作品均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姜夔则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孤独的心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坛风云:姜夔传》

相关查询

游江郎山 同朱山长游江郎 送侄一斋游武林 送刚中兄之官山阴 上中斋相公 僧房夜冷 人心吟 秋日江郎道中 钱塘怀古 沤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胆惊心战 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周刊 甘字旁的字 巨望 聿字旁的字 愚夫愚妇 剽狡 笨嘴拙舌 情随境变 玉漏犹滴 歹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栖栖 廓开大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