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4:20
《侧犯·咏芍药》
作者:姜夔 〔宋代〕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
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
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後日西园,绿阴无数。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虽然春天在扬州停留,却又是那么容易离去。微雨飘洒,正如那新芽在树梢上吟咏诗句。红桥的二十四个拱桥,仿佛都是行云的方向。无言中,似乎有人半脱宫装,彼此相视而笑。金壶里盛着细嫩的叶子,千朵花朵围绕着欢歌舞蹈。谁来关心我鬓角渐生白丝,来此共饮尊酒。后日西园,绿荫如许,寂寞的刘郎,独自在修订花谱。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晚号清风,江苏常熟人,南宋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善用典故,表达细腻的情感。姜夔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流露出对人生、时光的思考。
《侧犯·咏芍药》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常常通过咏物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这首词中,作者借芍药的美丽表达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也折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侧犯·咏芍药》是一首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的词作。开篇即以“恨春易去”引入情感,展现出对春天短暂生命的感慨。词中描绘的场景如微雨、红桥、宫装女子等,都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却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词的前半部分以春天的美丽景象为主,微雨中的芍药、悠然的桥影,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在“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看到一对情侣在春日的氛围中轻声细语。
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谁念我鬓成丝”,表达了随着时光流逝,容颜渐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寂寞刘郎,自修花谱”则是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与孤独的认知,给整首词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哲理。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流露出孤独与反思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红桥二十四”象征什么?
“谁念我鬓成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词中同时描绘了哪些意象?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姜夔的《侧犯·咏芍药》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