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8:49
昔游诗 其二
作者:姜夔 〔宋代〕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
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我在龙阳的水面上划船,洞庭湖的水包围着五条河流。
波涛汹涌,让人无路可走,茫茫大海让我该如何应对?
小船停靠在岸边,石头淤积在泥沙里。
这里太过于没有岸边,只能指着芦苇和莎草。
我滞留了三四天,面临巍峨的山峰。
同船的伙伴们都流下泪水,自称像是喂养着龟和鳄。
白水随着日子渐长,只剩下青绿色的嫩芽。
转眼间又消失了,只见千顷波涛。
此时我羡慕白鸟,飞入青山之中。
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山水诗和词,风格清新典雅,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惆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姜夔游历洞庭湖时,反映了他在自然景观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姜夔在龙阳的游历,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引入,简洁明了地表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接着,诗人用“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表达了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诗人感到迷茫无助的心理。随着船只停靠,诗人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恶劣,描绘出“石碇沉泥沙”的情景,生动地反映出自然的威力及人力的渺小。
在滞留的三四天中,诗人感受到孤独和悲伤,甚至与同舟者共流泪,自称“餧鼋鼍”,寓意生存的艰辛。随着景象的变化,诗人看到白水日渐延续,青草芽却仅存于此,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最后,诗人以“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结束,表达了对自由与逍遥生活的向往,渴望逃离眼前的困境。这首诗既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姜夔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描述了诗人的游历地点,传达出一幅自然景观的图画。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表达了面对波涛汹涌的无奈与迷茫。
“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
描述船夫请求停靠的情景,显示了环境的恶劣。
“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
强调了周围缺乏岸边的孤立无援感。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描述了滞留期间所见的壮丽山景。
“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
通过同舟共泪的情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体现了生命的延续与脆弱。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表达,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诗人通过“同舟总下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羡慕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