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歌二首 其一

《子夜歌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23:09:32

诗句

新妆尚未成,览镜自太息。

折取丹若花,榴子何能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9:32

原文展示:

新妆尚未成,览镜自太息。
折取丹若花,榴子何能得。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化好妆,还没有完全完成,看到镜中的自己,不禁叹息。
我折下了红色的花瓣,然而石榴的果实又怎么能得到呢?

注释:

  • 新妆:新化的妆容,指刚刚化妆。
  • 尚未成:还没有完成。
  • 览镜:照镜子,查看自己的妆容。
  • 自太息:自己叹息,感叹。
  • 折取:摘取,采摘。
  • 丹若花:红色的花,常指红色的花瓣。
  • 榴子:石榴的果实,象征着丰盈和繁荣。
  • 何能得:怎么能够得到,表示一种无奈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石榴”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富贵和多子多福,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明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常常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美丽。

创作背景:

《子夜歌二首》创作于明代的一个特定的社交环境中,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压力与期望。诗中通过描写女性妆容的未完成和对美的追求,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子夜歌二首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一位女性在化妆过程中的焦虑与自我审视。开篇“新妆尚未成”,让人感受到一种未完成的美和期待,紧接着的“览镜自太息”则流露出她对自身形象的不满与叹息。诗中通过对花瓣的折取,象征着女性对美丽的追求,但随之而来的“榴子何能得”则暴露了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整个诗作在结构和情感上都展现了女性在追求美丽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挣扎,具有很强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妆尚未成:表达了女性在打扮过程中对自己美丽的期待和追求。
  2. 览镜自太息:通过照镜子感到失落与叹息,揭示出对自身形象的不满。
  3. 折取丹若花:象征着对美的追求,红色的花瓣代表着美丽和希望。
  4. 榴子何能得:反映出一种无奈,虽然追求美丽,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修辞手法:

  • 比喻:“丹若花”将花瓣与美丽相结合,增强了意象的鲜明性。
  • 对仗:“新妆尚未成,览镜自太息”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女性的化妆过程,反映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妆: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镜子:反映内心自我认知与外在形象的冲突。
  • 红花:代表美丽与青春。
  • 榴子:象征着希望与丰盈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新妆尚未成”中的“新妆”指的是什么?

    • A. 新衣服
    • B. 新化的妆容
    • C. 新房子
    • D. 新发型
  2. “览镜自太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焦虑与失落
    • C. 兴奋
    • D. 疲惫
  3. “榴子何能得”中“榴子”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与多子多福
    • B. 幸福与快乐
    • C. 美丽与青春
    • D. 自由与独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李白《清平调》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现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但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波动。两者共同反映了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情感与理想。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挽何司令二首 至金泉登聚鹤楼 秋霖喜霁适睹庙堂酬唱相去数千里而阴晴同之因用韵 蒋志父 跋曾玉堂训子十诗 沁园春(代为亲庭寿)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桂林宴交代董侍郎乐语口号 满庭芳(丙午登多景楼和王总侍韵) 宣公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哺结尾的成语 酒席 临危 怦怦 敬守良箴 局地吁天 返躬内省 一佛出世 辛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謰謱 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介胄之间 木字旁的字 肉中刺 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