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43
山居述怀
作者: 潘观保 〔清代〕
招呼樵侣白云坳,
岩坞林深翠欲交。
一径桑阴蚕上簇,
几家梅雨燕成巢。
边城烽燧惊飞檄,
身世江湖叹系匏。
小隐林泉终有愿,
要留佳处待编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隐居的情景。他招呼砍柴的伙伴们到白云环绕的地方,深山中的岩石和树林交融成一片翠绿。小路旁桑树的阴影下,蚕在安静地爬行;几户人家在梅雨时节,燕子们已经筑好巢。在边城烽火台上,惊动了飞来的文书,作者感叹自己的身世如江湖一般漂泊不定。他心中虽有隐居的愿望,但仍希望能留在这美好的地方,等着编织茅草屋。
作者介绍:潘观保,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崇尚隐逸、追求自然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可能是在经历了官场的纷扰后选择隐居,借山水之乐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诗中描写的自然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体现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山居述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开头的几句描绘了山中清新的自然环境,作者在此与樵夫相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桑树阴影下的蚕和燕巢则象征着宁静与安逸,映衬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现实的残酷,边城的烽火和飞来的急文书让人感受到外界的动荡与不安。作者在此感叹自己的身世漂泊不定,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油然而生,而他对隐逸的追求则更显得珍贵。最后的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虽有隐居的愿望,但他希望能留在这美好的地方,等待编织茅草屋的时刻,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反思,展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与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樵侣”指的是谁?
“梅雨”在诗中指的是哪个季节?
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潘观保的《山居述怀》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现实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共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