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7:06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汉宫的美人难道不已经死去吗?她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伤痛令人心碎。
万里长途驮运的黄金,换来的却是她的枯骨如同蛾眉一般。
夜晚回车出塞,立马却无人发动。
我们共同怨恨那些画家,为什么要在她的坟上哭泣明月?
作者介绍:常建,字子文,唐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史诗著称。其作品常具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历史上王昭君的悲惨命运,她被迫远嫁匈奴,离开故土,成为异族的王妃,经历了无尽的孤独与痛苦。
《昭君墓》通过王昭君的悲剧,表达了对美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无情的感慨。诗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常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昭君的悲惨命运。开头两句“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直接指出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运用“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的对比,反映了她曾经的美丽与现在的凄凉,生动而又令人心痛。接下来的“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则进一步突显了她被迫离开的无奈,马在夜色中静止,仿佛也在为她的命运感到悲哀。最后一句“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则表露了对历史画家的无情之怨,表现了对美人命运的无奈与绝望,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蛾眉为枯骨”)、对照(如美丽与凄凉)、象征(如月亮象征孤独),表现出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美人命运的惋惜和对历史无情的控诉,感伤而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昭君墓》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常建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万里驮黄金”是为了表达什么?
A. 美丽的代价
B. 财富的流失
C. 战争的悲惨
D. 友情的牺牲
“坟上哭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孤独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两者都表现了悲伤的情感,但《昭君墓》更强调历史的厚重与孤独,而《琵琶行》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遭遇与情感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