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己丑除日二首

《己丑除日二首》

时间: 2025-05-02 14:09:38

诗句

阅遍时人身亦老,卷残旧历意茫然。

髭须白尽无添处,甲子重来又十年。

酒俭不容时不醉,堂成且喜夜安眠。

春秋似是平生事,屋壁深藏付後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09:38

原文展示

己丑除日二首
苏辙

阅遍时人身亦老,
卷残旧历意茫然。
髭须白尽无添处,
甲子重来又十年。
酒俭不容时不醉,
堂成且喜夜安眠。
春秋似是平生事,
屋壁深藏付後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慨。他阅尽世间百态,如今也已渐渐衰老,翻看残旧的历书,心中充满了迷茫。白发已满,年岁如甲子般又过去十年。虽然酒量有限,却不想在此时醉倒,还是希望能在安静的夜晚中享受安眠。回首春秋,似乎都是自己一生中的琐事,过去的经历都被深藏在墙壁之中,留给后人去品味。

注释

  • 阅遍:看遍,经历过很多。
  • 时人:当前的人,指的是当代的人。
  • 茫然:迷茫,不知所措。
  • 髭须:胡须,指老年人的白发。
  • 甲子:指六十年一个周期,古代用来计年。
  • 酒俭:节省地饮酒。
  • 堂成:指家庭的安定和完整。
  • 深藏:深藏不露,隐秘的意思。
  • 後贤:后来的贤人,后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颍滨,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才华横溢,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建树。苏辙在政治上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因与兄苏轼的交往而被后人熟知。其诗歌风格质朴自然,常常蕴含哲理,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除夕之际,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在当时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借此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鉴赏

《己丑除日二首》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首句以“阅遍时人身亦老”开篇,将个人的衰老与时代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通过“卷残旧历意茫然”,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迷茫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沉思。

接下来的“髭须白尽无添处”,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接受与无奈,白发满头却无处可加。这种对自身变化的认知,令人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诗人以“甲子重来又十年”传达了时间的循环,岁月的无情让人感到不堪重负。

尽管如此,诗人并未沉溺于悲伤之中,“酒俭不容时不醉”,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智态度,强调了节制与克制的重要性。而“堂成且喜夜安眠”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庭安宁的珍惜,体现出一种简单的幸福感。

最后两句“春秋似是平生事,屋壁深藏付後贤”,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反思,诗人意识到生活的琐碎与深邃,承认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将成为后人思考的素材,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思。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更流露出对生活深刻而平和的理解,表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淡泊与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阅遍时人身亦老:经历了许多人的故事,自己也渐渐老去。
  2. 卷残旧历意茫然:翻看着残旧的历书,感到内心迷茫。
  3. 髭须白尽无添处:白发满头,再无增添之处,感慨衰老。
  4. 甲子重来又十年:六十年一个周期,又过去了十年,时光飞逝。
  5. 酒俭不容时不醉:饮酒要节制,不想在这样的时光里醉倒。
  6. 堂成且喜夜安眠:家庭安宁,能在夜晚安静入眠,让人感到欣慰。
  7. 春秋似是平生事:春秋更替,似乎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琐事。
  8. 屋壁深藏付後贤:那些经历被藏在墙壁里,留给后人去探索和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酒俭不容时不醉”和“堂成且喜夜安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甲子重来”比喻时间的循环,表达了岁月的无情。
  • 象征: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安宁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时间:象征着人生的流逝与无常。
  • 白发:象征着衰老、智慧与经验的积累。
  • :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节制。
  • 春秋: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 屋壁:象征着记忆与过往经历的承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甲子重来又十年”中“甲子”指的是: A. 一天
    B. 一个月
    C. 六十年
    D. 十年

  3. 诗人通过“酒俭不容时不醉”表达了什么态度? A. 享乐
    B. 节制
    C. 悲伤
    D. 忧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王之涣侧重于风景与理想的追求,而苏辙则更多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生活的实感,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
  • 苏辙的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因见父老云东湖九百九十顷七十二溪故有是作 童丱须知 其六 童丱须知 父子篇 童丱须知 恤民篇 瑞鹤仙(元日朝回) 童丱须知 其二 德翁弟转员郎庆会致语口号 古风四首 其四 善渊 野庵分题 柳色 次韵陈春卿眇云轩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月清风 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甸 往迹 遂心快意 聿字旁的字 尺籍伍符 一字旁的字 三寸不烂之舌 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指南攻北 王字旁的字 滚齿机 外宽内明 品名 鼎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