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7:54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栖身齿多暮,息心君独少。
慕谢始精文,依僧欲观妙。
冽泉前阶注,清池北窗照。
果药杂芬敷,松筠疏蒨峭。
屡跻幽人境,每肆芳辰眺。
采栗玄猿窟,撷芝丹林峤。
纻衣岂寒御,蔬食非饥疗。
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欲同朱轮载,勿惮移文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书斋中生活的感受。诗人身处的环境安静而幽美,虽然生活简朴,但却不乏乐趣与清雅。诗中提到,心境清静的人少有,而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诗人向往着谢安那种精致的文采,想要向僧人请教更深的道理。在清凉的泉水前与阳光照耀的池塘旁,诗人感受到自然的芬芳与宁静。每次踏入这幽人之境,都是在享受芳香的时光;在采栗与采芝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馈赠。虽然衣着简单,但并不感到寒冷,饮食虽简单,却不是因为饥饿。即使是巷北的甘美,也无法掩盖心中对高雅的追求。即使在这郡中有着优雅的座位与朝廷的召唤,诗人仍希望与友人共乘朱轮,愿意不怕写作的辛劳。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0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理念。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在西林精舍的生活,这里环境幽静,适合静心读书与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这处居所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高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栖身齿多暮,息心君独少”,用“齿”字象征年岁,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安宁。韦应物在此描绘了一个人静静栖息在这片宁静之地,仿佛在与世无争的状态中,内心的平和显得尤为珍贵。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书斋外的自然景色,清泉、池水、果药、松竹,生动展现出一个与世隔绝的幽静环境,诗人从中感受到自然的赐予,心灵得到洗礼。尤其是“屡跻幽人境,每肆芳辰眺”,表达了诗人在幽静之境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
诗中多次提到的“采栗”、“撷芝”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自然、对生活本质的追求。最后两句,诗人虽处于官场,却愿意与志同道合之友共乘朱轮,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现了韦应物对自然和生活的真挚情感,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诗人在简朴的生活中,体会到了心灵的满足与安宁,强调了内心修为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冽泉”指的是:
A. 温暖的泉水
B. 清凉的泉水
C. 污浊的泉水
D. 干涸的泉水
诗人向往的文采是指:
A. 王羲之
B. 谢安
C. 李白
D. 杜甫
“屡跻幽人境”中“幽人”指的是:
A. 喜欢热闹的人
B. 追求宁静的人
C. 官员
D.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