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45
折桂令·中秋
作者:张养浩 〔元代〕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这轮明月是谁磨出来的呢?它照亮了整个天地,映照着山河。
清凉的玉露轻轻滴落,洗净了秋空,银色的银河如同无波的水面,比平常的夜晚更清澈,没有任何障碍,桂花的影子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老子高歌,想要问嫦娥,良辰美景,若不能醉酒,如何享受这美好?
张养浩,元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擅长曲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及对社会的批判。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折桂令·中秋》创作于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节日,更加激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渴望在良夜中酣畅淋漓。
《折桂令·中秋》以中秋的明月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词以一轮明月为引子,开篇即抒发出对月亮的赞美,"一轮飞镜谁磨?"生动而富有哲思,仿佛在询问这轮明月的来源,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生奥秘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玉露泠泠"和"洗秋空银汉无波"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可以感受到露水的清凉与星空的旷远。诗人用"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表现出中秋之夜的独特韵味,桂影摇曳更增添了几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最后,"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表现了诗人在美好时光中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诗人以老子的高歌,引出对嫦娥的向往,意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充满了浓厚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中秋月亮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月、桂、露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折桂令·中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养浩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
A. 一位仙女
B. 一位王后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将军
“一轮飞镜谁磨?”中“飞镜”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D. 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