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华不注山

《华不注山》

时间: 2025-05-07 23:20:26

诗句

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

翠岭嫩岚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

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

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0:26

原文展示:

华不注山 曾巩 〔宋代〕

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 翠岭嫩岚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 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 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

白话文翻译:

像虎牙般陡峭的山峰高耸入云,巍峨地矗立在济水之南。 翠绿的山岭在晴朗的日子里,轻柔的雾气仿佛可以伸手摘取,而古代帝王的遗迹却久久无人探寻。 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壮士们围绕山峰三周,战斗的气势正酣。 丑父的忠诚无处可寻,只留下一捧甘甜的野泉。

注释:

  • 虎牙:形容山峰陡峭如虎牙。
  • 千仞:形容山峰极高。
  • 巉巉:形容山势险峻。
  • 峻拔:形容山峰高耸挺拔。
  • 翠岭:指青翠的山岭。
  • 嫩岚:轻柔的雾气。
  • 金舆:古代帝王的车辆,这里指帝王的遗迹。
  • 高标:高耸的标志,指山峰。
  • 特起:特别高耸。
  • 青云:比喻高远。
  • 壮士三周:比喻壮士围绕山峰三周,战斗的气势。
  • 丑父遗忠:指丑父的忠诚,丑父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因忠诚而闻名。
  • 野泉:野外的泉水。

典故解析:

  • 丑父遗忠:丑父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因在齐晋之战中保护齐景公而牺牲,被后人传颂其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华不注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对历史遗迹和忠诚精神的思考。曾巩通过对山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华不注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山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首联以“虎牙千仞”形容山峰的陡峭,以“峻拔遥临”描绘山的巍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通过“翠岭嫩岚”和“金舆陈迹”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暗示了历史的变迁。颈联以“高标特起”和“壮士三周”进一步强化了山的雄伟和人的英勇。尾联则通过“丑父遗忠”和“野泉甘”的对比,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追思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曾巩的诗歌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

    • “虎牙千仞”形容山峰陡峭如虎牙,极高。
    • “立巉巉”进一步强调山的险峻。
    • “峻拔遥临”描绘山的巍峨,远远地矗立在济水之南。
  2. 翠岭嫩岚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

    • “翠岭嫩岚”指青翠的山岭和轻柔的雾气,在晴朗的日子里仿佛可以伸手摘取。
    • “金舆陈迹”指古代帝王的遗迹,久久无人探寻。
  3. 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

    • “高标特起”形容山峰特别高耸,直插云霄。
    • “壮士三周”比喻壮士围绕山峰三周,战斗的气势正酣。
  4. 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

    • “丑父遗忠”指丑父的忠诚,无处可寻。
    • “空余一掬野泉甘”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追思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牙千仞”比喻山峰陡峭如虎牙。
  • 拟人:如“峻拔遥临”赋予山峰以人的姿态。
  • 对仗:如“翠岭嫩岚”与“金舆陈迹”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华不注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丑父遗忠的追思,体现了对忠诚精神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牙:形容山峰陡峭。
  • 千仞:形容山峰极高。
  • 翠岭:指青翠的山岭。
  • 嫩岚:轻柔的雾气。
  • 金舆:古代帝王的车辆,这里指帝王的遗迹。
  • 高标:高耸的标志,指山峰。
  • 青云:比喻高远。
  • 野泉:野外的泉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虎牙千仞立巉巉”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陡峭 B. 河流湍急 C. 树木茂密 D. 云雾缭绕

  2. “丑父遗忠无处问”中的“丑父”指的是谁? A.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B. 古代帝王的侍从 C. 诗人的朋友 D. 山中的隐士

  3. 诗中“金舆陈迹久谁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C. 对忠诚精神的崇敬 D. 对战斗气势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沧桑。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曾巩《华不注山》:两首诗都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而曾巩的诗则融入了对历史遗迹和忠诚精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
  • 《唐宋诗鉴赏辞典》:对唐宋时期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曾巩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 鹊桥仙 鹊桥仙 其六 鹊桥仙 鹊桥仙 五人墓 鹊桥仙 一九四四年初夏于秀山石耶司 鹊桥仙·朱门列戟 鹊桥仙·元家道保 鹊桥仙 其五 送别 鹊桥仙 本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视人如子 民贼独夫 连篇累帙 眼里揉不下沙子 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击剥 十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见时知几 舟字旁的字 空泛 生盐 包含岁的成语 大锅饭 内寺 包含夕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