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8:07
《水龙吟·中秋夜同息厂登台玩月》 作者:郭则沄 〔清代〕
一台稳占高秋,秋情祗许词人领。华镫尽处,碧云都敛,玉蟾孤映。去雁关河,啼乌城阙,苍茫天迥。睇琼楼前路,笙歌飘断,空吟遍,凉星影。偏是孤酲易醒。背西风繁霜愁迸。瑶宫此夜,霓裳残舞,为谁端整。笑浣飞尘,危阑下瞰,琉璃千顷。问何时快意,素鸾骑去,醉蓬莱顶。
这台阶稳稳地矗立在高秋之中,秋天的情怀只允许词人来感受。华丽的灯火熄灭后,碧蓝的云彩都聚拢在一起,只有孤独的月亮映照着。远去的雁声在关河之上,乌鸦在城阙上啼叫,苍茫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我眺望着琼楼前的道路,笙歌声飘散而断,空吟着,凉星的影子映照着。偏偏孤独的酒意容易醒来,背着西风,浓霜的愁绪迸发而出。瑶宫的这个夜晚,霓裳的舞蹈已残,为谁而整装呢?笑着浣洗飞尘,俯视着危阑,琉璃般的千顷美景。问何时才能快意,乘着白鸾飞去,醉倒在蓬莱的顶端。
郭则沄(1620年-1684年),清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清丽脱俗,擅长描写自然与抒情。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于夜晚登高望月,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亲友的思念。
《水龙吟·中秋夜同息厂登台玩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词作。开篇描绘了高秋的景象,诗人在台上俯瞰秋夜的美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秋天情怀的领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灯火的熄灭和月亮的孤影,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远去的雁声和乌鸦的啼叫,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瑶宫的舞蹈已残,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带有对美好时光的惋惜。最后几句,诗人以问句结束,表达了对快乐时光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的流动,恰如秋夜的凉风,带给人一丝丝的惆怅和思考。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一种典雅的文化气息。
整首诗通过中秋的月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快乐生活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中“华镫尽处”指的是什么?
A. 灯火熄灭
B. 月亮升起
C. 秋风起
D. 雁南飞
“瑶宫此夜”中瑶宫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仙境与理想
C. 家庭
D. 朋友
诗人对未来的情感是?
A. 绝望
B. 渴望
C. 无所谓
D. 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