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4:43
《祝英台近 舟夜闻箫》
水烟昏,塘月午,欸乃乱更鼓。
飒沓空樯,浪急打枫树。
恰逢羁客停船,谁家楼上,忽飘堕箫声一缕。
泪如雨。对此万里清光,旧家在何处。
人世何声,更似此凄苦。
依稀记宿江州,芦汀蓼渚,有十万夜猿齐语。
水汽弥漫,湖面上的月亮在午后显得朦胧,摇橹的声音和船上的鼓声交织在一起。
帆船在空荡荡的水面上轻轻摇曳,急浪拍打着枫树。
恰好有个离家在外的旅客停下了船,突然从谁家楼上飘来一缕箫声。
泪水如雨般流下,面对这万里清澈的光华,故乡又在何处呢?
世间的声音何其悲凉,更似这凄苦的情景。
依稀记得曾在江州过夜,芦苇荡和水边的地方,有成群的猿猴齐声哀鸣。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字孟庚,号白云山人,江南人氏。他的诗歌以清丽见长,常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漂泊他乡之时,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诗中描绘的夜晚景象与箫声,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其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以“舟夜闻箫”为题,展示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在水边所感受到的情感。在夜色朦胧、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眼前的静谧与内心的愁苦。开头的“水烟昏,塘月午”,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随之而来的“欸乃乱更鼓”则打破了这种宁静,带来了生活的喧嚣与变幻。
“恰逢羁客停船,谁家楼上,忽飘堕箫声一缕。”这一句通过描绘箫声的飘渺,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箫声的轻灵与旅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泪如雨”,更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万里清光时的无助与思念。
最后,回忆起“江州”、“芦汀”、“夜猿齐语”,则是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比,显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人生的思考,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思乡与孤独的主题,表达了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烟昏,塘月午”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泪如雨”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羁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