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4:20
玉骨为谁消瘦。知否,端的小儿郎。泥人肠断损容光,点鬓怕吴霜。曾是得他怜惜。何夕。别语更依依。浅红愁结翠娥低,争忍不思惟。
这娇弱的身躯究竟是为了谁而消瘦?你可知道,那位俊俏的小郎君。心如泥人,肠断般的心痛使我失去了容颜,生怕秋霜来临让我的鬓发变白。曾几何时,我得到了他的怜爱,今天却只能在这离别之夜,依依惜别,难舍难分。那浅红色的愁绪交织在翠色的眉梢,怎能忍心去思念他呢?
诗中提到的“吴霜”,可能源自于古代对吴地的描绘,吴地以美丽的女子著称。这里借用吴霜,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顾贞观,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尤其在爱情诗方面颇具特色。
《荷叶杯》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个人在爱情中所经历的苦楚与无奈,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荷叶杯》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开头便以“玉骨为谁消瘦”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柔弱而悲伤的氛围中。诗人对自己的娇弱身躯感到无奈,似乎是在问自己,究竟是为了谁而承受这些痛苦,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接着,诗人通过“泥人肠断损容光”描绘了内心的痛苦,隐喻着因爱而生的无奈与心碎。“点鬓怕吴霜”则通过对秋霜的恐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离别的情景通过“何夕,别语更依依”展现出来,诗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浅红愁结翠娥低”将情感推向高潮,愁苦与美丽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丰富。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无奈与惋惜,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与情感,但顾贞观更加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哀伤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