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时间: 2025-05-01 01:16:12

诗句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七十古来稀。

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

怎消除?

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

也莫向柳边孤负月。

闲过了,总成痴。

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

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6:12

原文展示: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辛弃疾 〔宋代〕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的路上,我已年老,疲惫地归来。七十岁的人真的很少见了。藕花在雨中湿润了前湖的夜晚,桂枝在微风中轻拂小山的时光。我该如何消解这份愁苦?只好借酒消愁,再吟诗作赋。也不要在竹边辜负了雪的晶莹,也不要在柳边辜负了月的清辉。闲逛过后,一切都成了痴迷。种花的事业无人问津,惜花的情绪只天知道。笑看山中,云早早地出来,鸟儿却迟迟归来。

注释:

  • 长安道:指通往长安的道路,长安是唐代的都城。
  • 投老倦游归:疲惫地回归,感叹自己已老。
  • 藕花雨湿:指夏季雨后,藕花盛开的景象。
  • 桂枝:指桂树的枝条,常与秋天的意象相关。
  • 殢酒:借酒消愁。
  • 孤负:辜负。
  • 闲过了,总成痴: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中,最终只会变得痴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军事家。他的词作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和豪放的气概,常涉及爱国、抒怀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失意与战斗,时常感到身心俱疲,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展现了辛弃疾晚年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诗开头以“长安道,投老倦游归”引入,显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己年老的敏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湖边的景象,藕花与桂枝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面对愁苦时,辛弃疾选择借酒消愁,并继续吟诗,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中的“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亦莫向柳边孤负月”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因为自己的烦恼而错过自然的馈赠。

后半部分提到的“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尽管无人问津,但他对花的情感依然深厚。最后一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则是对自然的感悟,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豁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求得的内心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在长安的路上,已老疲倦,感叹岁月的流逝。
  • 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人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 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描绘夏夜的湖边,藕花在雨中娇艳,桂枝在微风中轻拂。
  • 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面对愁苦,唯有借酒消愁,继续吟诗作赋。
  •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不应辜负身边美好的雪与月。
  • 闲过了,总成痴。:闲逛之后,最终只会变得痴迷。
  • 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种花的事业无人关心,而珍惜花的情感只有上天知道。
  • 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笑看山中,云早早出现,而鸟儿却迟迟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感悟。
  • 对仗:如“孤负雪”、“孤负月”,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藕花: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纯洁。
  • 桂枝:代表秋天的丰收与宁静。
  • :象征着纯洁与清冷。
  • :代表着思念与孤独。
  • :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十古来稀”表达了什么?

    • A. 七十岁的人很多
    • B. 七十岁的人很少
    • C. 七十岁的人都很强壮
    • D. 七十岁的人都很快乐
  2.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藕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柔美与纯洁
    • C. 忧伤
    • D. 勇敢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最高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辛弃疾更为豪放,李清照则更显柔情。两者在意象的表达上都有着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评传》
  • 《宋词三百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 次韵戴成叔 挽蒋质甫 次韵弟观雪中二首 其二 次韵泌雨后 十月十二日到慈云见去岁与龄叟诗因次韵 次韵惟西堂巧山二首 过梅山弟家 挽少保王平章二首 次韵张子华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凡木蔓 过差 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包含柙的词语有哪些 樟脑油 西字头的字 回肠荡气 目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低首下气 矜寡孤独 因人废言 守节不移 与草木俱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