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6:12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辛弃疾 〔宋代〕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在长安的路上,我已年老,疲惫地归来。七十岁的人真的很少见了。藕花在雨中湿润了前湖的夜晚,桂枝在微风中轻拂小山的时光。我该如何消解这份愁苦?只好借酒消愁,再吟诗作赋。也不要在竹边辜负了雪的晶莹,也不要在柳边辜负了月的清辉。闲逛过后,一切都成了痴迷。种花的事业无人问津,惜花的情绪只天知道。笑看山中,云早早地出来,鸟儿却迟迟归来。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军事家。他的词作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和豪放的气概,常涉及爱国、抒怀等主题。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失意与战斗,时常感到身心俱疲,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展现了辛弃疾晚年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诗开头以“长安道,投老倦游归”引入,显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己年老的敏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湖边的景象,藕花与桂枝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面对愁苦时,辛弃疾选择借酒消愁,并继续吟诗,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中的“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亦莫向柳边孤负月”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因为自己的烦恼而错过自然的馈赠。
后半部分提到的“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尽管无人问津,但他对花的情感依然深厚。最后一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则是对自然的感悟,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豁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逆境中求得的内心安宁。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七十古来稀”表达了什么?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藕花”主要象征什么?
辛弃疾的《最高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辛弃疾更为豪放,李清照则更显柔情。两者在意象的表达上都有着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