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玉楼春

《玉楼春》

时间: 2025-04-30 16:45:00

诗句

故也。

余谓世无是事而有是理,乐所谓无,犹之有也。

戏作数语以明之

有无一理谁差别。

乐令区区浑未达。

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

伯夷饥采西山蕨。

何毕捣齑餐杵铁。

仲尼去卫又之陈,此是北车入鼠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5:00

诗词名称: 玉楼春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玉楼春 辛弃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世间事物表面上看似无常,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尽管人们常常无法理解这些道理,但实际上无处没有存在的事物。用伯夷采蕨与仲尼的故事来比喻,即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注释:

  • 伯夷: 传说中的贤人,因不愿仕于暴君而隐居,后因饥饿而死。
  • 采西山蕨: 指伯夷在西山中采集蕨菜以充饥,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 捣齑餐杵铁: 形象地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艰难。
  • 仲尼: 孔子,尊敬的思想家,象征着理想与道德。
  • 北车入鼠穴: 典故,表达一种无奈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南宋政权内外困扰,他的词常常寄托着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玉楼春》写作于其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哲理思考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玉楼春》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词,更是一种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反思。辛弃疾通过对“有”与“无”的探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的伯夷与仲尼的典故,既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表现了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价值的勇气。作者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词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也: 表示前面所提到的事物是有原因的。
  2. 余谓世无是事而有是理: 我认为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但却有这样的道理。
  3. 乐所谓无,犹之有也: 快乐似乎是空无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存在。
  4. 戏作数语以明之有无一理谁差别: 随意写了几句来阐明有与无之间的区别。
  5. 乐令区区浑未达: 快乐使人们迷惑,无法领悟真理。
  6. 事言无处未尝无: 事情上说无处不在,也未尝没有。
  7. 试把所无凭理说: 不妨把所没有的东西用道理来解释。
  8. 伯夷饥采西山蕨: 伯夷因饥饿而在西山采蕨。
  9. 何毕捣齑餐杵铁: 何必在艰难中捣米做饭呢?
  10. 仲尼去卫又之陈: 孔子离开卫国又到了陈国,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艰辛。
  11. 此是北车入鼠穴: 这是形容在绝境中无奈的处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比喻表达复杂的哲理。
  • 对仗: 词中常见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理想,强调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伯夷: 代表理想与坚持。
  • 仲尼: 象征智慧与追求。
  • : 显示自然与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字是什么?
    • A) 幼安
    • B) 稼轩
    • C) 旻海
  2. 伯夷采西山蕨的原因是什么?
    • A) 享乐
    • B) 饥饿
    • C)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孙子
    • B) 孔子
    • C) 墨子

答案:

  1. A) 幼安
  2. B) 饥饿
  3. B) 孔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咏瓢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邺都引 减字木兰花(冬日饮别赵德远) 玉蝴蝶·片片空中剪水 谒金门(秋日牡丹) 江神子/江城子 醉落魄(初夜感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资调 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宁体便人 附和 豸字旁的字 包含偿的词语有哪些 汉人煮箦 要得 支字旁的字 风清弊绝 彩衣娱亲 耂字旁的字 远行无急步 采字旁的字 一语为重 不怪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