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7:05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辛弃疾 〔宋代〕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
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
刀剑化耕蚕。看使君,
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
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
明月影成三。
寒食节没有小住,千骑马队披着春衫。
在衡阳石鼓城下,我回忆起旧时的停留。
胸襟背负着潇湘的桂岭,腰间带着洞庭的青草,
紫色的帐幕屹立在西南。文字起源于骚雅,
刀剑化为耕作与养蚕。看使君,
在此事上,定是非凡之人。
他放着长须站在几堂之上,酒席上高谈阔论。
莫要相信君门万里,但愿民间歌声五袴,
归来时凤凰衔带的诏书。君去后我与谁饮,
明月的影子成了三个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豪放,题材广泛,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是辛弃疾送别友人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交织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对过往的回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深情的送别诗,表现了辛弃疾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诗的开头以“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引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繁华,暗示送别的时机恰逢春日。这种自然景象与送别的氛围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更显深邃。
诗中提到的“衡阳石鼓城下”,不仅是地点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石鼓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诗人通过回忆旧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此外,诗中“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南国的美丽山水,营造出一种优雅而清新的意境。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展现了友人的风姿与才华,并寄予厚望。结尾处“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则是对未来孤独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失落与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既有豪放的气概,又包含细腻的情感,充分体现了辛弃疾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浓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在豪放与细腻之间游走,具有人文关怀。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冬至
“刀剑化耕蚕”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A. 渴望战争
B. 希望和平
C. 追求财富
D. 追寻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