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35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在兰花的芳香中,夜色渐深,静静地听着沉重的莲花滴水声,心中满是无尽的愁绪。更何况在这残夜中听到雁声,仿佛要把云海撕裂。秋天的芦花托起了我的思念,而春天的燕子却让我感到厌倦,心中思念的河流是如此宽广。问你何事,年年都往远天的尽头去。从前有帛书传递消息,那时在边塞,而如今又如何能到达?只有窗前的明月能知我这凄凉的身世。忆起兄弟情深,思念亲人梦远,泪水打湿了衣襟。这样的心情曲折,究竟能向谁诉说?
作者介绍:李佩金,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其作品常表现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夜,诗人独自一人,思念远方的亲人,情感沉重且细腻,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亲情的渴望。
《百字令 春夜闻雁》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绪的词作,通过春夜的景象,借雁声传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开篇以“兰釭花暝”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诗人通过“听沉沉莲漏”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愁绪的积累。接下来的“况是残宵闻雁语”,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雁声仿佛在撕裂寂静的夜空,象征着思乡之情的强烈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景物的描写逐渐转向内心的感受,提到“秋托芦花,春憎燕子”时,秋与春的对比,展示了时间的轮回与情感的错位。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季节变化引发的情感波动,显示出他内心的失落和痛苦。
“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诗人对远方友人的询问,似乎在表达他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最后几句“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更是将情感推向极致,泪水湿润了衣襟,表现出一种无法诉说的心痛。
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佩金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沉重而细腻,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字令 春夜闻雁》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兰釭花暝”意指什么?
“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