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9:22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
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
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驾车前往汉阳,回望临川的情景。诗人感叹,虽然有许多坟冢并不让人感到羞耻,但自己毫无志向,最终只能自怜。诗中提到的杂乱松树仿佛知晓乡间的小寺庙,残雪记得山间田园的景象。尽管如此,作者仍感到惆怅,回忆起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心中不禁感到无奈。
“临川”出自《诗经》,意为水边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与思考。松树和寺庙的意象,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反映出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生于今湖南省。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和诗歌,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与遭遇,风格清新疏朗。
此诗写于柳宗元贬谪时期,身处困境,内心愁苦,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所描绘的临川景象,既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中,诗人驾车朝阙的方向行驶,回首临川,表现出一份对过往的眷恋。接下来的“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尽管有许多坟冢让人感到惋惜,但自己却没有远大的理想,最终只能感到自怜。
诗中“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历史的深邃,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结尾“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表达了他对樵夫和渔夫简单生活的向往,却又因为现实的无奈而感到惆怅。这种情感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思索的画面。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
驾车朝着皇宫的方向前行,回头望去是临川的风景。
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有许多坟冢并不让我感到羞耻,但我却因无远大理想而自怜。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
杂乱的松树似乎知道乡间的小寺庙,残雪还记得山间的田园。
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惆怅于樵夫和渔夫的生活,今天再次回想起来,心中感到无奈。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困惑中思考人生,虽然身处逆境,但内心依然向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中“多垒非余耻”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惆怅樵渔事”中“樵渔”指的是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比较柳宗元的《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