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时间: 2025-05-02 13:18:45

诗句

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45

原文展示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
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白话文翻译

在清水驿的竹林下,我亲手种下了十二根竹子。它们在檐下随风摇曳,仿佛寄托着我在襄阳的情感。只希望能让伶伦(古代一种乐器)来演奏,能够描绘出雌雄双凤齐鸣的美好场景。

注释

  • 驿:指邮驿,古代驿站。
  • 丛竹:丛生的竹子。
  • 襄阳:地名,古代襄阳是个重要的城市。
  • 从事:指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 伶伦:古代乐器名。
  • 雌雄双凤:指两只凤凰,象征美好的情感或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尤其是与王勃、刘长卿并称的“初唐四杰”之一。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表现对社会的关心及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襄阳的思念和对竹子的喜爱,竹子在古代文化中象征坚韧和高洁,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坚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柳宗元内心深处的情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柳宗元在此种植竹子,既是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精神追求的寄托。诗中用“檐下疏篁”描绘出竹子的清幽和自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第二句“襄阳从事寄幽情”则直接将诗人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相结合,显示出他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提到的“伶伦”和“双凤鸣”,则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一种理想化的境界,表现出他希望能通过音乐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完美。这首诗以竹为媒介,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下疏篁十二茎:在屋檐下,生长着稀疏的十二根竹子。
  • 襄阳从事寄幽情:在襄阳任职的我,把我的幽情寄托于竹子。
  • 只应更使伶伦见:只希望让伶伦这个乐器来演奏。
  • 写尽雌雄双凤鸣:描绘出雌雄凤凰齐鸣的美好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心情的寄托,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雌雄双凤鸣”与“伶伦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高洁追求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伶伦:象征音乐和美好情感的表达。
  • 双凤鸣:象征和谐美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宗元在这首诗中种植了多少根竹子?

    • A. 十根
    • B. 十二根
    • C. 十五根
  2. 诗中提到的“伶伦”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位诗人
    • C. 一种鸟
  3. 诗人通过竹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思乡
    • C. 喜悦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清水驿丛竹》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柳宗元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情感寄托,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雄壮的气势。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柳宗元《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孔子 寄张先郎中 庆老堂 游城东示深之德逢 寄曾子固二首 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苏州道中顺风 送吴显道五首 与北山道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流言飞语 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雅量高致 巧结尾的成语 此事体大 行吟坐咏 记诵 仪的 鼎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朽骨重肉 齊字旁的字 年统 早出暮归 深谋远猷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