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5:04
贫家净扫地,贫女好梳头。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
叩门有嘉客,一饭相邀留。
舂炊勿草草,此客未易媮。
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
德人抱衡石,铢黍安可瘦。
贫穷的家庭勤快地扫地,贫穷的女孩也爱好梳理头发。
地位低下的人在晚年得知道理,暂且以拙劣的方法修养自己。
有人敲门,来了位尊贵的客人,邀请我留下一起吃饭。
做饭时不要草率,这位客人可不容易招待。
小心不要用太多的柴火,像我这样的平民是不值得的。
有德之人能够抱持着石头,哪怕是小米也不会消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人生哲理、自然风光及社会风俗,风格豪放洒脱,极具个人特色。
《贫家净扫地》创作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贫困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同时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与对德行的赞美。
《贫家净扫地》是一首描绘贫困生活的诗,虽言贫穷,却洋溢着一种清新和雅致的气息。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贫家日常生活细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简朴而美好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几句则体现了苏轼对道德修养的关注,从“下士晚闻道”可见他认为即使身处贫困,也应努力修身养德。诗中的“叩门有嘉客”则引入了人际交往的主题,表现了尊重客人的礼仪与待客之道。最后几句提及了德行与物质的关系,强调了内在品德的价值,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哲学。整体而言,诗中虽有贫困的描写,但却浸透着一种清雅和谦逊的气质,体现出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德行的推崇。
整首诗围绕着贫困生活中的道德修养展开,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礼仪与尊重,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哲学,展现了作者对人性与品德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写的贫女最喜欢做什么?
诗中提到的“下士”指的是?
“舂炊勿草草”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答案:1-B; 2-B; 3-B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者都描写了贫困生活,但苏轼的诗更强调道德修养,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体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