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4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作者:苏轼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与感慨。诗中提到与田三、寇三等友人曾经的交情,虽然曾经有过争执,但现在回想起来反而觉得愈发珍贵。诗人借袁伯业的苦学精神,表现自己对友谊和学问的追求。诗人感叹自己与旧朋友的交往渐渐疏远,但三位朋友仍然在身边。诗的最后,诗人希望与朋友们的情谊能够如金石般坚固,永恒不变。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背景中充满了对友情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思考。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提到“田三昔同僚”,立刻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友情的温暖和过往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诗中反复提到的“往复”二字,展现了友情的持久与珍贵。苏轼通过对比过去的争执与现在的珍惜,深刻地反映出了时间对人际关系的洗礼。诗中提到的“金石契”意在强调他对友谊的重视,希望这种情谊能够超越时间的考验,永恒不变。
在修辞手法上,使用了比喻,如“劲立风中草”,形象地表现了友人的坚韧品质。整首诗情感真挚,饱含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手法使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谊的回忆与期许,传达了珍惜友情、追求真理的情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珍贵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袁伯业”是以什么著称?
诗人希望与朋友们的情谊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留别叔通、元弼、坦夫》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皆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离别时的情感。然而,苏轼更多地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而王勃则以豪放激昂的笔调描绘了壮丽的前程与离别的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