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文集柜

《题文集柜》

时间: 2025-04-28 18:53:28

诗句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3:28

原文展示: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座用破旧的柏木做成的书柜,柜子结实且柏木坚硬。
它收藏的是哪家书籍,柜上题字是“白乐天”。
我从小就开始写作,一直到老年。
前后有七十卷小书,共计三千篇作品。
我知道这些书终究会散失,但不忍心急于丢弃。
书柜我自己开关,放在书帷前面。
我就像古代的邓伯道,而世上再无王仲宣。
这些书应当交给我的女儿,留给外孙来传承。


注释:

字词注释:

  • 破柏:破旧的柏木。
  • 柜牢:柜子结实、稳固。
  • 白乐天:白居易的号,意指他本人。
  • 邓伯道:指邓析,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 王仲宣:王羲之,著名书法家,意指难以再现的书法境界。

典故解析:

  • 邓伯道王仲宣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对比,表达了自身的文学成就与对后世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流传,语言通俗易懂,题材丰富,尤以描写生活、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而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晚年,白居易的生活经历丰富,经历了政治的起伏和个人的文学追求。随着年岁渐长,他对自己文学作品的整理和传承愈发重视,书柜成为了他文学生命的象征。


诗歌鉴赏:

《题文集柜》是白居易晚年时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深切思考与情感。诗中通过书柜这一形象,象征着诗人对自己一生创作的总结与保存。破柏木的书柜,虽旧却坚固,正如诗人对自己文学生命的坚持和执着。

诗中提到“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显示出白居易丰厚的文学积累和自豪感。然而,面对岁月的流逝,他也意识到这些作品可能会散失,心中难免有些惋惜。诗人在“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一句中,展现了他对书柜的珍视,仿佛在诉说着他对文学的守护。

最后,白居易将书籍的传承寄托于女儿和外孙,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期望与责任感,这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延续,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突显了诗人对生命、文学以及传承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柏作书柜:用破旧的柏木制作书柜,象征着诗人的文学经历。
  • 柜牢柏复坚:柜子结实,柏木坚硬,传达了持久性。
  • 收贮谁家集:书柜中存放的书籍,隐含着对其文学价值的思考。
  • 题云白乐天:书柜上题名,表明诗人的身份。
  •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回顾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
  •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说明作品的数量,显示出文学成就。
  •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对作品将来可能消逝的无奈和不舍。
  •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强调对书籍的珍视与保护。
  •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自比古代书法家,反映对当世书法的感慨。
  •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希望作品能传承给后代,体现文化传承的责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书柜象征着其文学成就。
  • 拟人:书柜“自开自锁闭”,赋予物品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文学创作的总结与反思,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与文化传承的重视,传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努力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柜:象征知识、文化和历史的积累。
  • 柏木:代表坚固与耐久,象征着诗人持久的文学追求。
  • 女儿与外孙:隐喻着后代的传承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自我怀疑
    • B) 文学创作与传承
    • C) 对历史的反思
  2. “身是邓伯道”中的“邓伯道”指的是哪个领域的人物?

    • A) 诗人
    • B) 书法家
    • C) 画家
  3. 诗中提到的“小大三千篇”指的是白居易的什么?

    • A) 诗作数量
    • B) 生活经历
    • C) 家庭成员

答案:

  1. B) 文学创作与传承
  2. B) 书法家
  3. A) 诗作数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描写和社会现实,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两者的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题崔白访戴图 榕溪阁 再和十首 其一 凡圣一首 仲晦昆仲求近稿戏答二首 其二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其二 送林宽夫父子 杂咏一百首 其六十二 素女 赠马相士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蜎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弟的成语 中珠 魚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独揽大权 快马加鞭 胸无宿物 包含项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争名逐利 横几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桃李源 应对如流 股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