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39
锄园
作者:韩维 〔宋代〕
上天浩无私,众草同一荣。
青青十步间,薰臭相杂并。
卉药数不多,十百其品名。
蔓者善缘附,结阴在高甍。
修竹虽自立,已复困缠索。
其馀丛与株,鞠没不自呈。
阴虫穴其下,日夜百种鸣。
纷然乱耳眠,我意初不平。
朝锄忽以静,暮雨且复生。
自念疲病者,莫与地力争。
盛衰固物理,安用劳我形。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的无私与生命的平等,虽然草木生生不息,但作者在杂草中感到困扰。十步之内,草木茂盛,伴随着混杂的气味。虽然草药种类不多,却有成百上千的名字。蔓生植物依附在高楼上,形成阴影。即使挺拔的修竹也被缠绕困扰;其他的植物则被淹没,不再显现。地下虫子在穴中鸣叫,日夜不断,声响扰乱了我的安眠。我心中不平静,早晨锄草只是一时的安宁,傍晚的雨又使它们复生。我想到那些疲惫生病的人,何必与大地的力量争斗呢?生死盛衰本是自然规律,何必劳累我自己的身体呢?
韩维,字景纯,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诗人。韩维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和生活琐事为题材,反映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锄园》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杂草生长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苦短、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自己身体疲惫的感慨。
《锄园》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开头两句“上天浩无私,众草同一荣”便揭示了自然界的公平与无私,草木在阳光下同样茁壮成长,彰显出自然的生命力。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描绘了在园中锄草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平与困惑。尽管辛勤劳作,但杂草总是顽强生长,形成一种“朝锄忽以静,暮雨且复生”的循环,让人感到无奈。
而“自念疲病者,莫与地力争”则是诗人对自身状况的反思,提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顺应自然、接受生命的变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界的观察,又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顺应自然,接受生命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与自然、生命与死亡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中“上天浩无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朝锄忽以静,暮雨且复生”说明了什么?
诗人认为疲病者应该如何看待自然?
对比韩维的《锄园》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韩维更倾向于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孟浩然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