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0:43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日边传诏天街暮,草草西城车马聚。
官曹一见故情亲,宴语识君心志古。
成安长孺澶渊守,昔君羁游所为主。
我穷亦号成安客,文采初无君一缕。
胸中万顷复谁同,正有君家贤叔度。
官事留人何鞅掌,广文杨柳花飞户。
好书老未置鈆椠,学经晚始羞章句。
乘槎况自风格有,病颦那可形容慕。
成诗莫惮继日传,青骢御史呼归去。
在日落时分,朝廷的诏书传来,天街上渐渐热闹起来,西城里车马纷纷聚集。
官员们一见面便感到亲切,宴席上的谈话让人识得君子的古老心志。
成安的长孺是澶渊的守卫,曾经你是我在外游历时的主人。
我虽然身处困境,却也自称是成安的客人,文采比起君子来更是微不足道。
胸中虽有万顷的志向,能与我共鸣的又有几人呢,只有你家贤德的叔叔能理解我。
官场事物让人留连,广文书院的杨柳花飞舞在门前。
可惜我这把年纪,仍未能置办好书籍,晚年学习经文时感到羞愧。
乘着木筏,况且自有风格可言,病痛的愁苦又怎能形容我对你的仰慕。
写诗时不必担心日复一日的传递,青骢马的御史已呼我回去。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年-1129年),字叔齐,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参加科举考试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文采的自谦以及对学业的追求。它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和学问的重视。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考场的心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身文采的自省。首联通过描写天街的暮色和西城的繁忙场面,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在随后的诗句中,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的旧情,感叹人生的孤独与困境,这种情感通过“我穷亦号成安客”得以体现,显示出诗人虽身处逆境,心中仍有志向。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如“文采初无君一缕”,将自己的平庸与朋友的才华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自谦的态度。同时,诗中还多次提到书籍和学习,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展现了宋代知识分子对友谊、学问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自身学识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诗人以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口吻,抒发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学业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成安”指的是哪个地方?
“青骢”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自己文采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