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2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20:58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
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
昔有丹徒士,槟榔贮金盘。
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仓鹒(鹤)在阳春的季节中啼鸣,乔木的声音清脆悦耳。然而,白马却不再吃苗,这样的景象反映了空谷中的寒冷和孤寂。诗中提到曾有一位丹徒的士人,他将槟榔储藏在金盘中,表面上富贵,但心中却怀有隐忧,最终还是希望能够回到故乡的宁静。
“昔有丹徒士”中的“丹徒”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因其士人多而著称。槟榔贮金盘则反映了士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隐含了对这种生活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明,号充道,宋代诗人,生于1065年,卒于1125年。晁补之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仕途坎坷、心怀隐忧之际,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相结合,透视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通过鸟鸣和树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中提及的丹徒士,既是对士人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富贵生活的反思,揭示了表面光鲜的生活背后潜藏的忧虑和不安。最后一句“无宁归故山”更是泯灭了世俗的喧嚣,表达了对故乡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反映了宋代士人普遍的情感困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富贵背后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士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仓鹒知阳春”中的“仓鹒”是指哪个季节的象征?
诗中提到的“丹徒士”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无宁归故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