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2:23
自从失关隘,国荡无藩篱。
血喋渭耕处,草荒汉坛基。
获复以泸叛,坏势如败棋。
设非城古渝,遂举蜀弃之。
吁嗟今之人,不念筑者谁。
但见绳陈汤,未闻言李齐。
曾忆建隆殿,老柏生新枝。
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
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
澈也客金吾,于何驻旌麾。
孟坚出塞铭,仲宣从军诗。
吾耄不可待,何以慰离思。
自从失去了关隘,国家就动荡不安,没有了防线。
血染了渭河的耕地,草丛荒芜了汉代的祭坛。
刚刚收复泸州又遭叛乱,形势就像一盘败棋。
如果不是古城的渝州,早就举起蜀地弃之不顾。
唉!如今的人们,哪里记得筑城的人是谁?
只看到绳墨标记的汤,未曾听闻李齐的言论。
曾经忆起建隆殿,老柏树又长出了新枝。
刚高兴地立起红色旗帜,转眼又变成了黑旗。
昔日想要巩固秦地,如今却要防守嘉眉。
澈也,金吾客,你的旌旗该驻在哪里?
孟坚的出塞铭,仲宣的从军诗。
我已年老,无法等待,如何来慰藉我思乡的情绪?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静斋,北宋末年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风格雄浑,情感真挚。他的诗多描绘国家兴亡、个人遭遇,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诗人深感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刘克庄的《杂兴其二》以沉痛的笔调描绘了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提到失去关隘,国家无防线,直接揭示了内部纷争与外敌入侵的严峻局势。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现了对古人筑城卫国的敬仰与今人忘却的失望。诗中提到的“血喋渭耕处”与“草荒汉坛基”,则是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悲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力感,尤其是“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一句,寓意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令人心痛。最后,诗人以“吾耄不可待,何以慰离思”收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思念的深切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国家动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忧虑,体现了个人的无奈与对故土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血喋渭耕处”指的是:
A. 战争的惨烈
B. 渭河的风景
C. 农田的丰收
答案: A
“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表达的意思是:
A. 政治的稳定
B.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B
诗人对今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无所谓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刘克庄的《杂兴其二》更偏向于对历史的反思,而杜甫的《春望》则更直接地表现了对现状的悲愤。两者都通过精湛的意象与情感传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